在北大荒博物館的第三展廳中,有一個“復轉官兵”單元。這里陳列了許多復轉官兵當年使用的物品,還搭建了許多微縮景觀,再現當年開發建設北大荒的真實歷史。
一處展柜里,擺放著一件八五二農場的創始人、老紅軍黃振榮穿過的軍裝。1955年,黃振榮奉王震將軍的命令來到北大荒,率領五人踏荒小組,深入完達山北麓荒原深處,摸清了那里有300多萬畝可墾土地,選定了八五二農場場部的位置。1956年,他帶領2000多名干部戰士,搶修120多公里的虎寶線工程。
在北大荒,黃振榮有時一天要走50多公里的路,在數九寒冬踏荒中,腳趾甲被凍掉了九個。在為農墾事業奮斗的15個年頭里,他率領7000多名官兵,開荒71萬多畝,擴建了八五三、八五五農場。黃振榮來到北大荒時,這里地無一壟,他去世后,卻為北大荒留下76萬畝良田。
在展廳中部,是一個微縮景觀“潛水掛鉤”,故事發生在一個三面環水、被稱為“大醬缸”的沼澤地雁窩島。1957年4月24日夜里,搶運物資的六臺大型拖拉機陷進了“大醬缸”,最危險的車只露出駕駛室,情況十分危急!墾荒隊員從100公里外的友誼農場借來絞盤機,把這幾十噸的整機拆成零件,一點一點地運進雁窩島。500米長的鋼纜數千斤,幾十人排成一路,從齊腰深的冰水、泥水中齊步前進扛了進去。絞盤機重新安裝好了。但是,怎樣才能將鋼絲繩掛在陷在冰泥中的拖拉機上?共產黨員任增學挺身而出,脫下棉衣,喝了半碗酒暖身,潛入了滿是冰碴的泥水中。經過了三次浮潛,面無血色的他說完一句“掛上啦”,就暈倒在同志們的懷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六臺拖拉機終于開進了雁窩島。
在北大荒,像他們這樣默默奉獻的人數不勝數。在戰爭年代,他們出生入死,戰功卓著;到了北大荒,他們輕輕摘下嵌滿胸前的勛章,藏起滿身戰功,再寫英雄篇章。他們把青春和生命融入了北大荒的偉業之中,把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帶到了北大荒,講述著北大荒故事,鑄就了北大荒精神,代代流傳,歷久彌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