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勤發布《2021年全球銀行業及資本市場展望:增強韌性,加速轉型》,報告指出,在已經公布業績快報的A股上市銀行中,全部實現盈利的年度正增長,更有兩家銀行的年營業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將預測的利潤增幅轉正時點提前至2020年末。這是國民經濟向好趨勢和銀行業在疫情期間各項風險管控,科技賦能和提質增效措施取得進展的及時體現。
業績之外,疫情最顯著的影響之一是幾個大趨勢的凸顯,如:數字化、勞動力虛擬化、重視安全與監控、企業責任、新生態系統的崛起和注重成本削減等。德勤中國銀行及資本市場行業主管合伙人郭新華認為,這些大趨勢的影響,再加上未來十年低利率環境等宏觀經濟因素,或將從根本上重塑銀行業。首先,傳統收入來源和業務增長在成熟細分市場上可能是溫和的,這將迫使銀行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途徑;其次,規模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因為盈利壓力將使成本成為更為關注的焦點;第三,預計先進技術將成為銀行業務的核心。”
值得關注的是,疫情加速了中國銀行業科技賦能和數字化轉型的進程,特別是零售線上化的趨勢明顯,銀行業通過科技賦能,為小微企業客戶精準畫像,客戶最快幾分鐘內就可以確認授信額度。銀行依托全流程數字化、業務網點轉型和移動終端為客戶推廣便利信貸服務。
報告指出,盡管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但越是如此,銀行管理層更應積極籌謀、果敢行動。管理層需要總結疫情期間的經驗教訓,形成新的行動規范,增強韌性并加速轉型,例如,提升運營敏捷性、由層級化走向扁平化、加速決策、賦能員工、實行靈活辦公和用工等。
德勤管理咨詢數據科學卓越中心主管合伙人尤忠彬表示,疫情不僅加速了數字化的應用,還是銀行數字化基礎設施的試金石。對技術進行戰略投資的機構實力將更強,但落后的機構如果迅速采取行動加快技術現代化,或許仍有機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整體來看,數字慣性已經消退,越來越多的銀行正在追求技術驅動的轉型,尤其是核心系統的轉型。
尤忠彬建議:“銀行應通過有針對性的優惠和交互策略優先保留首次使用數字渠道的客戶。同時,繼續投資面向客戶的數字技術,為客戶提供無縫體驗。同時,銀行繼續投資面向客戶的數字技術正處于機遇期:監管層正在持續加強對非銀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如第三方支付等的規范,確保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能夠在同一業務、同一規則的環境下競爭。在此時期內,如果銀行能通過數字技術為客戶提供無縫體驗,其本身所具備的資金和信用等優勢將助力銀行在競爭中取勝。”
報告強調,考慮到銀行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銀行應著力調整資本結構、完善風險管理框架、提升透明度、提高數據和報告標準,從而引領社會變革和推動可持續金融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