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規范、高效、安全完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工作,大興區制作了《北京市大興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手冊》,要求所有觀察點嚴格執行,全力保障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平穩度過隔離期。
保障:七組分工 做實做細保障工作
在新媒體基地某醫學隔離觀察點,工作人員剛剛結束隔離區消殺,由于“穿衣、脫衣”都要嚴格按照步驟進行,他們大概用了十幾分鐘,才緩慢卸下了這身包裹嚴實的防護服。
據該觀察點工作組組長張德介紹,觀察點每天都會對樓道地面、門把手和電梯按鍵等人員觸碰較多部位、公共衛生間、垃圾桶等進行消毒,保障區域安全。除了消殺工作,觀察點還設立了健康觀察組、信息聯絡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病例轉運組、人文關懷組等七個組。大家分工合作,全力保障觀察點各項工作落實。
“每日測溫,每日巡查,做好物資保障,提供心理疏導,與各部門溝通協調……”張德說,觀察點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組每天都會通過例會會務,總結當日情況,分析解決方案,查漏補缺,努力做實做細保障工作。
醫療:0.1度波動 上演連夜“速排”
1月19日,大興天宮院融匯校區的千余名師生家長按照防疫要求進行集中醫學隔離觀察。當晚22時21分,新媒體基地某醫學隔離觀察點在為一名新接收的小學生測溫時,發現其體溫是37.4攝氏度。
“因為當天天氣比較冷,怕孩子是凍著了,或是上火了,反復給孩子測了幾次,都是在37.3-37.4度之間來回浮動。”觀察點包點負責人張根學說,37.3度是臨界點,超過了就要送醫就診,為確保安全,我們立即啟動應急措施,連夜溝通,及時送孩子就醫。
就醫過程中,觀察點工作人員全程陪同,申請“綠色通道”。終于在清晨6時46分,CT、血樣、核酸等檢查全部出了結果,經醫生診斷,是普通細菌性發炎,并非新冠肺炎。拿到醫學證明后,大家才松了口氣。孩子父親感激地說:“孩子發燒我心都亂了,多虧你們忙前忙后,真的謝謝,你們辛苦了!”
據張根學介紹,除了應急措施,大興區每個觀察點都有駐點醫生對觀察人員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督記錄,還開展健康宣傳,督促觀察人員做好開窗通風、室內清潔和消毒等工作,為觀察人員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服務:“花式”服務 快樂度過觀察期
為了讓學生們快樂度過觀察期,大概每10個孩子就會有一名老師負責溝通管理,包括每天的生活管理、學習管理,還組織學生們進行一些畫畫、寫作、讀書、游戲等活動,讓孩子們有事做,不覺得煩悶。
“我們還設計了一些小比賽,比如防疫小能手、勞動小榜樣、光盤標兵等等,為了提高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們工作人員還湊錢買了一些獎品獎狀,讓他們覺得這不是在隔離,而是在參加‘親子快樂營’。”張根學說,作為觀察點工作人員,我們一定會盡心盡力服務保障好所有集中觀察人員,確保他們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