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2日訊(記者 成琪)“培育夜經濟”已成為各地新一輪促進消費政策的金鑰匙。數據顯示,2020年“五一”小長假,全國夜間消費金額占全天的29.92%。發展夜經濟,燈光照明必不可少。
北京政協委員、民建會員、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副總經理陳工通過調研發現,北京傳統文化街區夜間照明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有路無燈、有燈不亮”、有的燈光設計只考慮“夜景”而不是“夜間生活場景”,出現“好看不好用”的情況;有的地方樹木植被過密造成視線遮擋,影響了安全性,缺乏適合夜間活動的燈光照明和休閑功能。
“出現這些問題,主要是對夜間生活場景燈光照明設計的考慮不足。”陳工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此外,目前歷史街區里燈光照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表達還不到位,缺乏場景氛圍的營造,個性化設計有待加強;照明設施布置與建筑結合不夠,只考慮夜景燈光效果,而白天燈具暴露影響了建筑的整體效果。”
在陳工看來,燈光設置要考慮多元利益主體需求。“為夜晚做規劃”,需要側重考慮可用性、安全性等相較白天更突出的問題。“首要目標是為區域里所有人——不僅是游客、商家,還包括居民——創造更有品質的夜間生活;要考慮新住民和老住戶、年輕人和老年人、小商戶和大企業之間的不同需要,從而滿足‘經濟發展’、‘社會包容’和‘文化多元’多重目標。”
一個看似小小的燈光照明,對夜間經濟的發展的作用卻不容忽視。陳工舉例說,美國的科技小城奧斯汀,為吸引從業的年輕人,精心塑造了“燈光之徑”和“溪流展覽秀”兩大標志性的燈光夜景,成為全城人必去的打卡地。北京玉淵潭公園里舉辦的“萬物共生”燈光秀也同樣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去打卡拍照。“簡單的燈光照明,無法打動年輕人,他們需要有特色的夜景,尤其是能曬朋友圈、網紅打卡的標志性夜色。”陳工說。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陳工建議普及智慧、節能和可調節的燈光設計。“智慧路燈可避免重復建設,在推廣后可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燈具可按照固定時間表調整開關和光亮度,周末可適當延長照明,以保證夜間出行人員的安全。”
對傳統街區夜景燈光設計,陳工認為要考慮不同建筑風格和整體形象,合理用光。燈具選擇和施工工藝須遵守見光不見燈原則,不能破壞傳統街區白天的美觀,盡量做到合理隱藏。“燈光設計應體現建筑和城市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與當地景觀融為一體的夜景照明規劃設計,會讓白天的景觀更加古色古香,讓夜晚的景色更加溫馨閑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