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七成私募為機構抱團股“站隊”
2021年的第一個交易周,A股迅速站上3500點,白酒、醫藥、新能源等板塊的高估值個股持續上漲,機構抱團股行情能否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
私募排排網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七成私募認為2021年機構抱團行為難以消失,只是抱團的板塊可能發生變化或輪動。因此,在A股結構性估值高企的背景下,投資者短期可降低預期收益率,但機構布局優質個股的長期方向較為確定,核心資產值得長線投資。
高收益來自消費和新能源板塊
回顧2020年的資本市場,結構性行情異常精彩,踩準節奏的公私募賺得盆盈缽滿。
從去年業績排名前三十位的公募產品持倉來看,前十大重倉股主要分布在白酒、家電、醫藥和新能源等領域。據中信證券統計,截至去年三季度,白酒板塊個股出現在上述公募產品前十大重倉股名單的概率均超過20%,貴州茅臺出現的概率更是高達40%。也就是說,2020年業績前三十名公募產品中,有12只重倉了貴州茅臺。
基金經理對消費、新能源等板塊的偏愛直接反映在了股價上。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A股4140家上市公司中,有1970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出現下跌,占比47.58%。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上漲27.21%,但跑贏滬深300指數的股票占比僅為26.96%。
“市場對優質公司的認知愈發一致,加上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因此核心資產的估值大幅提升。大家的共識在于,寧愿給好公司更高的溢價,也不愿意去碰二流或者質地差的標的。”滬上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直言。
機構抱團行為短期難以消失
經歷了2020年明顯的結構性上漲行情,2021年機構抱團股是否會瓦解?
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69.23%的私募認為2021年機構抱團股不會瓦解,機構擁抱核心資產的現象甚至可能會升級。剩余的三成私募則認為,今年資金面可能邊際收緊的情況無法支持高估值個股大幅透支。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直言,去年底資金面偏緊的預期,疊加機構確認收益和調倉換股的行為,使部分機構抱團股出現瓦解跡象。“不過,考慮到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機構化趨勢,其定價體系逐步向成熟市場靠攏,機構抱團現象大概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也認為,機構抱團的現象今年依然會繼續存在,只是抱團的板塊會有變化或輪動。其原因在于,從長期來看,市場定價效率不斷提升,機構布局優質個股的趨勢難以改變,強者恒強的態勢大概率會加劇,因此機構抱團現象難以消失。
抱團持續不意味著估值安全性提升
不過,機構抱團趨勢的持續并不意味著部分股票估值安全性的提升。最新調查結果顯示,61.54%的私募認為高估值的白酒、新能源等板塊存在“滑坡風險”。
“2021年白酒、新能源車、光伏等板塊基本面依然是非常好的,最大的風險來自于短期漲幅過大后存在估值回歸的可能性。”常傾資產基金經理樂京表示。
航長投資麥浩明也認為,熱門板塊上漲的背后是風險的持續累積,醫藥、計算機等行業此前的大幅調整是前車之鑒。如今白酒和新能源板塊在估值、投資者預期等層面都較為極致,投資者需理性看待機構抱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