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晚,央視二套《對話》欄目圍繞第十一屆央視財經香港論壇,推出了以“新經濟的變與不變”為主題的特別節目,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微芯生物董事長魯先平、猿輔導聯合創始人李鑫、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暢談“新經濟的新和快”、“新業態新使命”等議題。
金融要“雪中送炭”贏掌聲
度小滿金融CEO朱光表示,金融“與其錦上添花 不如雪中送炭”,獲得現場觀眾一片掌聲。朱光表示,想讓金融變得更有溫度。因為金融傳統意義上是錦上添花的事,但現實生活中服務實體經濟應該是雪中送炭。
“比如小微企業把貨物賣給下游企業,敲定結賬時間,但是沒有結,小微企業的貸款可能就還不上,逾期便上報征信,再沒有金融機構給他借錢,這就是沒有溫度。但2020年的疫情下,很多銀行都做到了有溫度,給很多小微企業延期還款,七八月份經濟恢復的時候,企業的還款意愿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隨著技術進步的發展,金融會從錦上添花漸漸轉變為雪中送炭?!敝旃庹f。
按小時計息的小微貸款產品出現
將新經濟時代下,企業發展的速度數倍于過去,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快”,對于“快”。朱光則透露,過去,銀行在判斷給客戶貸款時,分析央行征信報告的模型可能半年迭代一次,能解讀出來的變量只有幾維或幾十維?,F在,運用大數據技術,同樣一份央行征信報告,可以解讀成30多萬維的變量,每天都能上線迭代新的分析模型,這樣就能把客戶服務的更細致。
“另外,用戶對資金周轉需求變的非常快,從度小滿金融的數據來看,有6%的用戶,在放款第二天就還款了,今年將會有按小時計息的小微貸款產品出現。”
為小店主提供“更便宜、個性化、更好的信貸服務”
談到新經濟的“新”,朱光表示,著名的管理學大師波特提過競爭力理論,過去,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有三條路徑:成本更低,更差異化,或者在一個細分市場里做的更好,這三者互相矛盾。在新經濟時代,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就可以把這三者結合起來。比如,度小滿金融聯合銀行,為五六線城鎮的一些零售店主提供了便宜、個性化、更好的信貸服務。
企業責任:國內大循環中激活內需
在談到企業責任時,朱光認為,過去消費都叫“無記名消費”,誰買了你的東西,他們喜歡什么東西,你不是知道的。但在新經濟時代下,數據的驅動下,誰買了你的東西,誰喜歡什么商品都有可能被記錄下來,這就變成了“有記名消費”。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深挖客戶的這種需求,激發需求,創造出更大的客戶價值。國內大循環的根本在于激發內需,在這樣的大格局下,企業家應該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好數據,深挖客戶洞察,創造更多的需求,助力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