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寫處方、開藥……初冬時節,記者走進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沙鎮溪鎮樹坪村衛生室,村醫譚星明忙得不可開交卻滿臉笑意。
“再也不擔心村醫不能養家了,現在專心看病,做全職醫生。”譚星明說,山大人稀,村醫以前其實是“跑醫”,效率低,待遇也沒保障,需要靠種田貼補家用。
同樣感受到變化的還有樹坪村群眾,“村醫24小時在崗,衛生室條件也比以前好多了”。
村醫能夠留得住,村民看病不再難,是秭歸縣推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帶來的新變化。
秭歸縣地處鄂西,屬三峽庫區典型山區縣,一半以上鄉鎮群眾乘車到縣城需要3個小時左右,就醫十分不便,貧困人口中49.3%屬于因病致貧。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題,助力鄉村振興,秭歸縣衛生健康局縱深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緊抓縣域“醫共體”建設機遇,在全縣推行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將全縣172個村衛生室納入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257名“自由村醫”變身“全職村醫”。
自2018年起,秭歸縣立足鄉鎮實際,創新村衛生室管理機制,在機構設置、人員調配、制度建設、待遇保障、藥械調撥、業務管理等方面推行鄉鎮衛生院“十統一”管理機制。人員管理實行“鄉管村用”,建立“能者上、庸者讓、劣者汰”彈性進出機制,暢通鄉村醫生晉升渠道,已有6名鄉村醫生、10名大學生村醫通過招聘考試被納入事業單位編制,充分調動了村醫積極性。
同時,切實加強陣地建設,全縣172個村衛生室,全部達到產權公有化、建設標準化、服務規范化、運行信息化、管理一體化標準,并入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
在保障村醫待遇方面,實行“同工同酬、優績優酬”績效考核激勵制度,每月落實基本待遇保障,每季度兌現績效工資?!霸鹿潭üべY2000元左右,年收入超過7萬元。”譚星明說,穩定的待遇讓自己由“跑跑醫生”變成了“身邊醫生”。
村醫離崗、退休后的生活該如何保障?對此,秭歸也開展了系列探索。依托“政府補一點、衛生院擔一點、個人掏一點”的眾籌模式,每年縣財政預算資金,對在職鄉村醫生每人每年給予養老保險補貼1500元,對離崗鄉村醫生每人每年給予生活補貼1200元。目前秭歸縣在職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
針對偏遠山區群眾醫療急救不便難題,秭歸縣創新打造鄉鎮“30分鐘急救圈”,根據地域和交通實際,先后在兩河口鎮衛生院、歸州鎮中心衛生院建立江南、江北區域醫療急救中心,納入縣120急救中心統一調度,形成了以縣級醫院為中心、兩個區域急救中心為分中心的醫療救治格局,徹底解決了偏遠鄉鎮15萬余群眾急救不便難題。
經過3年多不斷實踐,秭歸縣探索推行的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打通了健康扶貧“最后一公里”。
秭歸縣衛生健康局局長譚國際告訴記者,“如今,秭歸鄉村衛生事業實現了三大轉變:村衛生室由‘簡陋診室’變身‘五化村衛生室’,鄉村醫生變‘半農半醫’為‘全職醫生’,人民群眾看病實現了從‘看病難、看病遠’到‘小病不出村’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