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鄉所轄6個行政村中,曾有1個深度貧困村與4個貧困村。2019年,帕鄉實現了貧困村和貧困戶全部脫貧。如何全面鞏固脫貧成果,進一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帕鄉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了一條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整體聯動的產業發展道路,逐步構建出集旅游、生態、文化、休閑于一體的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為推進富民興疆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經驗,也為相對落后地區謀劃長遠發展提供了有益思路。
鄉村產業發展,必須要因地制宜,找準路子、明確方向。帕鄉是喀什市的生態功能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生態宜居是其發展底色。基于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風情,帕鄉全力推進旅游業發展,統籌全鄉資源優勢,將整體空間、建筑風貌、文化和自然環境有機整合,做到村村有特色、有亮點,有力促進了生態宜居與鄉村振興的良性發展。
對于帕鄉而言,生態旅游是鄉村振興的抓手,水稻、核桃、馕等一批特色產業則是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針對技術匱乏、種植分散、銷售渠道單一等多處短板,帕鄉一方面攜手當地技術職業學校開展技術培訓,讓村民獲取一技之長,激發村民就業主觀能動性,實現穩定增收。另一方面,大力引進深圳企業,導入現代化管理理念與模式,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建設農產品加工廠,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推動農戶變身為產業工人;“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通產品銷售渠道,品牌化的產業發展模式有力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不僅如此,帕鄉的特色產業也是生態旅游有機組成部分。不論是馕文化產業園還是“稻鄉漁歌”水稻種植項目,帕鄉通過“旅游+產業”,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模式,推動當地產業邁向體系化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