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不久的元旦假期,山東日照市連續出現多起“冒充領導型”電詐案,多名群眾被騙。
犯罪嫌疑人在微信上盜用受害人所在鄉鎮的“黨委書記”的微信昵稱、頭像、朋友圈照片,李鬼變身“李魁”,添加好友廣撒網,尋找目標。
被騙目標群體,多為在鄉鎮投資的企業主、鎮村干部。
1月1日,家住日照東港的孫先生收到,自稱是“NH鎮黨委張書記”的添加好友請求。看過對方微信昵稱、頭像、朋友圈照片后,孫先生信以為真,添加對方好友。
1月2日,“張書記”主動聯系孫先生,稱不方便直接轉賬,需要先往孫先生賬戶轉9.8萬元,再由孫先生轉至一賬戶名下。
隨后,孫先生收到一張9.8萬元的電子轉賬截圖。對方稱“已轉賬成功,但是元旦假期跨行到賬可能會延遲,需要孫先生先墊付9.8萬元,把錢轉到指定賬戶”。
孫先生轉賬時,受單日轉賬額度5萬元限制,先給“張書記”賬戶轉了5萬。轉賬成功后,孫先生給“張書記”打電話確認收款,這才發現被騙。
此前,家住東港區的李經理也在微信中收到“添加好友”請求,對方自稱是“XH鎮黨委的王書記”,李經理一看這個“王書記”的頭像和微信群中王書記的頭像一模一樣,應該是自己公司所在鄉鎮的“一把手”本人。
在對方幾句關照客套話之后,以需要幫領導走賬為由,讓李經理先行墊付5萬元。李經理給“王書記”轉賬5萬元后,心里放心不下,向王書記打電話確認,在得到王書記“毫不知情”的回答后,意識到被騙后報警。
詐騙分子“套路”拆解
首先,詐騙分子會通過非法渠道,購買大量個人身份信息,提前復制所在鄉鎮黨委書記的微信昵稱、頭像、朋友圈,一般人不仔細辨別,很難發現。
隨后,詐騙分子假裝詢問受害人工作或者企業運轉情況,表示要加強聯系,讓受害人卸下防備之心。
最后,詐騙分子使用話術,基本都一個模式,自己不方便出面或正在開會、參加活動不便等,都是親戚或者朋友急需用錢周轉的理由,要求受害人幫忙轉賬或代付,向指定銀行賬號匯款。
警方提醒
◆涉及轉賬、匯款等,務必通過電話等途徑核實對方真實身份。
◆ 交流中,可以委婉詢問對方一些問題,比如單位的人或事,核實對方身份。
◆嚴格遵守請示匯報制度,形成多了解、多核實、多匯報的習慣。
◆凡涉及資金轉賬交易,應謹慎對待,嚴格遵守單位財務審批制度及流程。
元旦過后,很快就到農歷新年,詐騙分子經常根據各種節假日節點,有針對性地實施詐騙。涉及領導借款、轉賬、匯款,一定要確認是本人后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