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虎,咱今天下午就安排兩臺拖拉機來給你犁烤煙地,你看著深耕好,爭取開春種好煙。”2020年12月29日,在隴縣新集川鎮新集川村烤煙基地,黨員趙洋洋給他聯系掛鉤的貧困群眾張雙虎細心地交代著烤煙地冬季深翻的事。
2020年3月以來,隴縣聚焦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建立“三聯三掛”機制。這只是隴縣通過“三聯三掛”機制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三聯三掛”機制,就是每個村由1至3名班子成員聯系掛鉤1到2個專業合作社;每個合作社由有帶富能力的社員,每人聯系掛鉤1個產業基地;每個產業基地確定1名黨員,聯系掛鉤1至5戶貧困群眾,實現黨組織同合作社、合作社同基地、黨員同貧困群眾有效聯結,抱團發展。該制度規定,每季度最后一周,村級黨組織同合作社理事會召開聯席會議,通過聯席會議,黨組織協調幫助合作社解決信息、務工、產業發展等經營上的困難和問題,也可以直接幫助產業基地開展農產品營銷服務、項目政策落實,積極扶持合作社、產業基地發展壯大,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對合作社、產業基地的政治引領、推動發展作用。通過幫聯合作社、掛鉤基地發展,有力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致富。
2020年秋季,天城鎮張家山村芍藥基地因為缺少勞動力,導致挖芍藥進度太慢,嚴重影響了藥材的銷售。后來村黨支部出面協調,組織動員了120多名群眾,搶在下雪前把芍藥挖完,保障了合作社的生產,為貧困群眾增加了收入。
曹家彎鎮流渠村貧困群眾張喜貴對村上實行“三聯三掛”帶來的成效深有感觸。“我在外面漂泊了半輩子,如今回來在家門口香菇基地務工,一個月就掙了3100元,這還不算土地流轉費、入股合作社分紅。村上給咱做的這事美得很!”剛從香菇基地干活回來的張喜貴美滋滋地說。
據了解,隴縣建立“三聯三掛”機制以來,248名村級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系掛鉤專業合作社302個,475名合作社社員聯系掛鉤產業扶貧基地103個,引導341名黨員聯系幫帶1793戶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致富。(記者 高山 通訊員 朱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