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發文稱,一些地方基層工作人員表示,年終各類考核扎堆,極少數地方甚至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新表現。比如借“調研、座談、觀摩”之名行檢查之實,有的換“馬甲”,督查檢查組改叫“調研組”,不發文改以電話通知進行;有的脫“外罩”,紅頭文件改“白頭”,行事更方便、要求更隨意;有的改“名字”,考核變排名、排名變通報。
形式主義容易讓年終考核走形變味。年終考核本可以對干部當年的工作情況、成效進行一次綜合考評,但由于考核的項目過多過細、考核主體過多過濫、考核方式不夠科學,不但沒有考準干部的實績,還有走形變味的可能。比如,有些考核不看實際工作成效,只看迎檢資料,以資料多寡、“痕跡”是否明顯來定績效、排座次。于是基層干部只好放棄休息時間,找資料、補臺賬、挖空心思編數字,加班加點熬更守夜。這樣的年終考核,很難反映黨員干部履職盡責的真實情況。
年終歲末是基層的“繁忙季”,也是形式主義高發季,各級黨組織必須對此保持高度警惕,謹防形式主義“反彈回潮”。各級黨組織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刀刃向內,旗幟鮮明地反對形式主義。另一方面要仔細審視自己的工作,按照“減負清單”要求,逐項對照,做到了要堅持,沒有做到要整改。此外,紀檢監察部門在年終歲末也要多走出去、走下去,深入基層單位,開展明察暗訪活動,看有沒有形式主義“反彈回潮”情況,如有,要態度堅決地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