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蔣政
“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后惡性循環,不斷地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2020年12月23日,面對20余位調研者,加加食品創始人、名譽董事長楊振說。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楊振實際控制的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所持上市公司股權,100%處于質押狀態,且因民間借貸、買賣合同糾紛等被輪番凍結。公司也因違規擔保等事件被ST至今。其籌劃兩年有余的重大資產重組在12月21日正式宣告流產。在此之前,該公司還曾籌劃收購云廚電商51%股權、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等。
種種舉措讓加加食品錯失發展良機。雖為“醬油第一股”,但加加食品目前市值尚不足后來者海天味業的2%。楊振提到,公司將回歸主業回歸初衷,以“醬油”作為未來主要的戰略方向。只是,面對海天味業、中炬高新等行業龍頭,以及后來者千禾味業,市場還能夠給加加食品多少翻身的機會呢?
“悔過”的實控人
“企業上市后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后惡性循環,不斷地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這個我責無旁貸。”
語文教師出身的楊振,率領加加食品從一家小型工廠發展成為中國醬油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遺憾的是,在2012年獲得資本市場加持的加加食品,并未獲得高速發展,甚至在近兩年深陷各種發展泥淖。
年報顯示,2012~2019年,加加食品營收從16.57億元升至20.40億元,其間業績漲跌反復;凈利潤從1.76億元跌至1.62億元。
有調研者發出疑問:公司從2012年開始收入水平一直徘徊在這個位置,2013年調味品行業高速發展,剛好公司出現了偏離,為什么公司發生了戰略偏移?
“企業上市后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2013年以來我個人投資套進去了,然后惡性循環,不斷地搞投資,沒有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這個我責無旁貸。”楊振回答。
天眼查顯示,由楊振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有25家,其中12家處于注銷狀態。實際控制的企業有37家,涉及投資、貿易、食品加工、生物加工等,遍布湖南、深圳、寧夏、天津等地。其中,楊振及其控股卓越投資在2013年之后參股、控股或成立多個投資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6年起,楊振家族持有上市公司股權就開始出現質押。截至2017年11月25日,加加食品前四大股東卓越投資、楊振、楊子江和肖賽平,質押出去的股份已經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分別為99.78%、100%、100%和100%。其中,楊振與肖賽平為夫妻關系,楊子江為兩人之子。3人持有卓越投資100%股權。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卓越投資、楊振、楊子江和肖賽平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被質押比例為100%、99.2%、100%和10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份被全部凍結。
在此期間,海天味業營收從2013年的84億元升至2019年的197.97億元。兩者差距不斷擴大。
“加加食品自從2012年上市之后,在戰略上就出現了偏差,將注意力放在資本運作和多元化發展上,沒有將精力放在調味品主業上,尤其是忽視了在醬油領域的鞏固發展,錯失了鮮味醬油和蠔油的風口。”上海至匯戰略營銷機構首席顧問張戟告訴記者。
更加重要的是,“不斷搞投資”的楊振,不僅使企業錯過發展時機,還讓企業屢屢卷入輿論和官司的旋渦。
僅在2020年,加加食品曾多次發布公告提到控股股東持有股份被輪候凍結。其中包括:7月13日,緣起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及實際控制人楊振與羅成鋼的民間借貸糾紛;11月17日,緣起與寧夏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金融借貸糾紛;12月7日,緣起與山西糧油集團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累計被凍結銀行賬戶實際金額1.60億元,占公司最近一個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6.85%。
收購終止背后的多元化路徑
梳理加加食品投資脈絡可知,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籌劃3起收購,兩筆流產,另外一筆則已經出售。
在上述投資者前去調研的前兩天,加加食品剛剛宣布終止重大重組事宜,一場耗時2年多的并購落下帷幕。
早在2018年3月12日,加加食品籌劃重組,擬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100%股權。彼時,該公司希望將金槍魚與醬油有機結合,擴大品牌影響力。在銷售領域,拓展金槍魚衍生產品。在研發方面延長產業鏈,幫助上市公司未來開發具有特色的產品。
同年7月10日,加加食品公布了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及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勵振羽等合計持有的大連金槍魚釣100%股權,作價47.1億元,溢價超200%。而宣布收購金槍魚釣時,加加食品的總市值僅為55.6億元。這筆收購也被稱為“蛇吞象”。
但此后重組事宜屢出事端。2018年7月19日收到證監會的問詢;2018年12月18日公告提到,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審計及審閱機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自身原因,延誤了重組節奏;2019年6月5日,收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立案原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直至2020年12月18日,加加食品宣布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原因是“公司尚未被撤銷其他風險警示以及目前市場環境”。
在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看來,這種“蛇吞象”的收購,加加食品根本吃不掉。在加上加加食品最近經營狀況也不理想,更是加大了成功的難度。“金槍魚釣此前希望獨立上市未果,它們希望通過收購借殼。那兩家公司在股權上一定會存在很大問題。”朱丹蓬說。
記者在工作時間多次致電加加食品董秘辦,電話始終忙線,企業也未回復記者發去的采訪函。
梳理加加食品投資脈絡可知,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籌劃3起收購,兩筆流產,另外一筆則已經出售。
2015年5月,加加食品向云廚電商增資5000萬元獲得其51%股權。后者從事鮮肉、冷卻肉配送和零售日用品。但是因盈利效果未達預期,2017年12月,加加食品以0元的價格將51%股權轉讓。
2017年4月,加加食品擬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經過6個月磋商最終流產。辣妹子主要從事罐頭、豆制品、飲料、調味料等的生產、銷售。
品牌定位專家徐雄俊告訴記者,調味品市場集中度偏低,行業可成長空間巨大,加加食品深耕主業可以有很大作為。僅從這幾筆收購來看,加加食品的收購邏輯比較混亂,很難看出對彼此之間的業務協同。
可供對比的企業有海天味業。該公司一直在擴充自身產品線。有媒體梳理:2014年,海天味業通過并購開平廣中皇公司的主要資產,進軍腐乳品類;2017年,海天味業子公司收購丹和醋業70%股權;2020年初,海天味業斥資1.6億元收購合肥燕莊67%股權,提高海天味業對上游原料的把控力;2020年8月,海天味業布局火鍋底料市場。
面對諸多對外投資和收購,加加食品錯失了若干年發展機遇。楊振面對調研者提到,公司正在做減法,回歸主業回歸初衷,以“醬油”作未來主要的戰略方向。
“在剛開始創業時我們公司的毛利率更高,后來我們換了策略,別人在往高端走,我們在往低端走,增加了中端產品比例,這是戰略上的錯誤。”楊振坦言,當下做了調整,主打高中端產品,保持跟同行業醬油的毛利率基本一致。
朱丹蓬提到,加加食品應該加大力度著手全國化運營和全渠道運營。“諸如海天味業的頭部企業,餐飲渠道占比達40%以上。加加食品仍以傳統渠道為主。另外,加加食品市場更多集中在湖南以及華中為主。這是它的硬傷,同時也是它未來的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