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思楠報道 在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原國土資源部和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持續創新完善自然資源領域政策舉措,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應有努力和貢獻。
一是為脫貧攻堅提供用地保障。在空間規劃方面,指導各地根據市縣鄉國土空間規劃,優化空間布局,支持貧困地區通過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保障農村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的空間;在土地計劃方面,對全國832個貧困縣每年分別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600畝,深度貧困地區用地計劃指標不足的,可以預支使用;在用地審批方面,對深度貧困地區,在建設用地審批方面實施特殊通道政策,保障脫貧攻堅項目及時落地。同時,指導和督促地方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紅線、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和維護群眾利益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土地扶貧政策,既開辟綠色通道,又嚴格監管,防止違法違規用地,努力把好事辦好。
二是拓寬脫貧攻堅資金來源。自2016年以來,允許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以及省級貧困縣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2018年以來,允許“三區三州”及其他深度貧困縣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由國家統籌跨省域調劑使用。通過實施跨區域的增減掛鉤政策,統籌了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空間資源,為貧困地區提供了超過千億元人民幣的“真金白銀”。
三是維護搬遷群眾權益。今年,自然資源部先后出臺兩個文件,專項部署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的不動產登記工作,要求各地依法設置綠色通道,加快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的項目手續,保障群眾權益;所有安置房要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不動產登記。
四是實施地質調查專項扶貧。發揮自然資源部的專業優勢,開展農業地質調查,圈定富硒土地資源,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實施找水打井,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安全飲水難題;通過加強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預警技術指導,有效減輕人民生命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