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4日訊(記者 曾薔)普華永道今日在北京分享了“一帶一路”倡議專題系列的首份報告《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近日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
《報告》指出,中國已是“一帶一路”其中25個參與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并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進口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0%以上,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9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進出口總值為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中國外貿整體增速7.4%。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貿易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2020年盡管全球貿易受新冠疫情打擊,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參與國累計進出口總值仍然增長1.5%,高于中國全球整體進出口增速的0.7%,為6.75萬億元。
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是中國倡議,亦是全球成果,作為中國提供的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之一,它將不僅能夠加強參與國增加其對中國的出口機會以助其經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中國與沿線參與國的貿易和投資。”
通過長期追蹤和研究“一帶一路”的發展動態,普華永道觀察到,“一帶一路”倡議順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正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作為新基建基礎將會很大程度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并承載全球貿易高速發展。
其中,在金融服務方面,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金融行業堅定地推進和擴大對外開放,以實現對國際貿易的支持及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秷蟾妗凤@示,中國金融業積極推進跨境人民幣支付體系建設和完善,人民幣支付結算比例穩步提高;穩步擴大海外布局和對外開放。2019年,中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19.7萬億元,同比增長23%;截至2019年末,中國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個“一帶一路”參與國設立了79家一級分支機構(包括19家子行,47家分行和13家代表處)。
《報告》還指出,中國不斷開放的資本市場也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夯實資金融通的基礎。我國交易所通過深化與沿線國家交易所的合作,協助提升該國資本市場對所輻射區域內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我國亦持續推進境內外資本市場資本在工具層面的創新和互聯互通;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沿線將加速形成區域化金融體系,人民幣國際化和數字化金融的應用將是支持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工具。
此外,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正式簽署。東盟10國攜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5國,歷經8年、31輪正式談判,推動迄今為止全球最大體量的自貿區最終建成。超大體量和高含金量,預示RCEP的建成將對全球、亞太以及中國產生深遠影響。RCEP將加速重構全球經濟格局和國際經貿規則,大幅提升東亞經濟一體化水平,帶動進出口和對外投資、增加成員國福利,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并將推動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融資與并購部主管合伙人陳志堅表示:“RCEP的建成將推動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促進各類開放平臺載體先行先試,對標國際高標準貿易規則,深化制度創新,以‘三零’(零關稅、零市場準入壁壘、零補貼)為目標,持續提升貿易自由化和對外開放水平。從中長期看,RCEP將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幅提升中國優勢產業和優秀企業的全球競爭力,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更多有實力的中資企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