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舉行。在首席經濟學家分論壇上,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發表《從“十四五規劃”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主題演講,從“十四五規劃”的角度談資本市場的前景,從宏觀的角度理解和認識資本市場的重要性。
諸建芳表示,明年進入“十四五”時期,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看,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總體上解決了溫飽和小康問題,更多地強調經濟的增速。《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這不單單是經濟增長速度,實際上是經濟的質量、效率、結構、可持續、環境和安全等綜合的考慮,是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諸建芳同時表示,從“十四五規劃”的角度來看,生產的五大要素可能會有一輪市場化改革,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資本市場的發展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從經濟發展大體上看,數字經濟和新經濟的變化趨勢會快速發展,或者說是直線式發展。如果從微觀角度來看,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企業會消失掉,也會產生大量新的企業,最終會有一批企業勝出,引領整個行業發展。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股權投資和融資對企業的支持很可能完全不一樣。因為投100個項目,即便90多個壞掉了,但是有幾個最終成功了,得到的回報完全可以覆蓋掉投資失敗的90多個項目,所以資本市場未來對經濟的支持更加適合,也更加需要。
第二,從大量存量經濟角度來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已經積累了龐大的存量產出能力和供給能力,但是這些供給能力還是中低端的比較多,這與居民消費逐步高級化存在很大不匹配性,要建立一種機制,能夠自動匹配居民需求不斷升級的狀態。事實上,這意味著各種產業需要有一個大的整合,產生大量并購活動,對現有一些產能進行重組,資源重新安排以提升效率,提升結構,向高端發展,借助資本市場這個大平臺會提高效率。
“從經濟的本身特點來看,需要資本市場有更大的發展。”諸建芳說,無論是間接的銀行體系,或者資本市場已有制度安排的這些市場和產品工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仍存在一些盲區,需要更多多層次的市場滿足這些沒有覆蓋的微觀實體層面融資的支持,這意味著資本市場要更多的創新。
他最后表示,現在提出要發展資本市場,或者多層次資本市場,是經濟內在邏輯當中需要有這樣一種變化,從宏觀角度來看,可以看到未來資本市場前景跟承擔的歷史性使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