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在北京舉辦以“新格局 新發展 新動能”為主題的“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企業峰會”。憑借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等方面的突出貢獻,伊利榮獲“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董事長潘剛也入選了“20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先鋒”。
伊利集團榮獲“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入選“20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先鋒”
從疫情期間全額收購每一滴合格奶,到持續投入2.8億元馳援全球抗疫;從探索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到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從成為第一個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的中國食品企業,到連續四次獲得聯合國全球契約“企業最佳實踐”,伊利都在潘剛“厚度優于速度,行業繁榮勝于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于商業財富”理念指導下,始終以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己任,潘剛也成為行業內唯一入選“中國先鋒”的企業家。前不久,中央統戰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全國工商聯聯合表彰,授予潘剛“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稱號,這也是對伊利用責任詮釋可持續發展的肯定。
伊利林甸液態奶生產基地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多年來,伊利作為中國乳業龍頭企業,在內蒙古、四川、甘肅等地陸續投建產業基地,并探索出了“產業基地精準扶貧”的新路子,圍繞“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精準發力、全面脫貧”十六字方針,帶動貧困群眾實現“伊”起小康。黑龍江林甸是國家級貧困縣,談及脫貧心得,林甸副縣長田大文感慨萬千,“林甸縣依托伊利集團入駐,大力發展乳制品行業,不僅逐步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更成為乳業大縣,乳業作為第一大產業完全是伊利拉動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產業扶貧,多年來伊利共計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伊利向火神山醫院捐贈乳制品
不僅如此,在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上,伊利同樣走在了前列。潘剛表示:“我們身上肩負的不僅有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使命,更有守護全國人民日常生活不受疫情影響的責任。我們用穩定、充足的優質產品供應與全國人民一起抗擊疫情,用共同的信念和堅守鑄起‘穩定大后方,全力支持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堅實保障。”伊利一手抗疫情,一手保供應,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擔負起雙重使命。為抗擊疫情,伊利持續投入2.8億元,為全球抗疫一線捐贈營養物資、防護用品,提供科研資金等支持;此外,伊利還發揮龍頭作用,通過金融、技術等多方面的扶持,幫助產業鏈合作伙伴渡過難關,穩定乳品生產,共同保障國民營養供應。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企業更應該思考如何抓住新的歷史機遇,激發新的發展動能,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可持續發展。作為乳業龍頭企業,站在全球乳業五強的新起點上,伊利再次用責任詮釋可持續發展。伊利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伊利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匯聚各方力量共建全球健康生態圈,讓世界共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