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國公募基金“大放異彩”的一年。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較去年年末驟增76.18%,成為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邁入18萬億元時代的重要“功臣”。
作為市場少有的“雙十”基金經理(投資管理經驗10年以上且復合年化回報超10%),工銀瑞信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工銀靈動價值混合擬任基金經理王筱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2021年來看,短期國內經濟將延續復蘇,投資者宜關注兩大投資主線。
A股資金面或將呈現緊平衡的態勢
受消費均值回歸、出口維持高位、投資尚平穩和制造業投資結構性回升影響,王筱苓認為短期國內經濟將延續復蘇。在環比延續復蘇和低基數作用下,明年一季度GDP有望實現高增速。
從資金供給來看,王筱苓認為增量資金將主要來自新發基金、外資、保險資金等;從資金需求來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策指導疊加全面實行注冊制改革,IPO規模仍會維持高位。
貨幣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回歸常態,防風險權重上升: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國務院例行吹風會中表示:政策退出是遲早的,也是必須的。退出的時機和方式需要根據經濟恢復情況進行評估。貨幣政策已經走在正常化的最前面,初步預計2021年社融增速將較2020年有一定回落。
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王筱苓認為股票相對債券潛在回報水平處于歷史中位,但在經濟復蘇、盈利上行階段,風險資產大概率會有更好的表現,而債券表現通常較弱。展望2021年,股票資產較債券資產仍會有更高的性價比。
同時,王筱苓指出,在國內經濟持續修復、外需穩定增長的環境下,疊加貨幣投放引發的通脹預期,2021年商品的表現值得期待。考慮到“房住不炒”仍然為當前政策基調,2021年房地產仍然承壓。
兩條投資主線貫穿全年
市場風格方面,王筱苓認為2021年市場將從流動性驅動轉為盈利驅動。重點關注兩條投資主線:一方面,基于盈利情況及行業景氣度,重點關注汽車產業鏈、新能源、傳統基建板塊、高端裝備制造、醫藥防疫等景氣度延續改善的細分行業,以及以順周期大宗商品為主的資源品行業、農產品、造紙、面板等景氣度快速提升的細分行業。
另一方面,基于政策利好,重點關注十四五規劃相關投資主線:安全主線(國防軍工、能源、糧食種植)、科技主線(半導體、芯片、5G)、消費主線(消費升級、免稅、香化、線上消費等)、制造主線(機器人、工業互聯網、半導體設備等)。
此外,記者獲悉,12月21日起,由國金證券擔任基金托管人的工銀瑞信靈動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將開賣。與其他基金的托管運作方式不同,此次發售的工銀瑞信靈動價值基金采取券商結算模式,而國金證券也將成為本只基金的核心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