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9日訊 12月6日,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舉辦。太平洋保險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傅帆出席大會并發表精彩致辭。
以下為致辭實錄:
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本次中保協舉辦的創新發展大會,與各位領導、專家、朋友們齊聚江城,共同探討新發展階段下保險業的創新轉型之路。
前不久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描繪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必將對我國乃至世界經濟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對于金融業來說,最重要的兩大任務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而保險作為金融業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以來積極發揮著經濟“推動器”和社會“穩定器”重要作用,如今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把握發展機遇和社會需求,以創新驅動更高質量發展,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保險人”思考的問題。
一、全面發揮保險功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雙循環”新格局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是對內擴大內需、對外提升產業鏈安全,國家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這些國家戰略的推進實施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也對保險公司專業能力的升級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太保將重點關注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領域以及生命科學、生態環境、知識產權等新興領域的新需求、新業態,結合法律法規、行業規范、政府職能轉變,探索提供配套風險保障綜合解決方案和金融服務。
同時中國太保將參與國家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快民生類、責任類保險業務發展,積極參與安全生產體系、智慧城市建設與基層社區管理,加強同政府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建設相融合,探索開展一攬子綜合保險保障方案,研究提出符合實際的多維度、全方位、深層次的政保產品服務體系,助推提升國家治理水平和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成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有力補充。
在優化風險管理能力方面,公司將配合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推動通過數據分享、聯合攻關等方式,對包括巨災風險、重大傳染病在內的重大風險開展前瞻研究。探索保險行業應對重大風險的共保、再保險、分散保險方式和途徑,提升全行業抵御和治理風險能力,在民生保障、社會管理、災害預防與救助等方面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在保險資金有效運用方面,公司將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把握逆周期調節的政策機遇,堅持全面服務與重點深耕相結合,創新投資模式,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定特性以及保險機構專業化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產業導入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切實提升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韌性及創新動能。
二、優化保險生態建設,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隨著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和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加速來臨,我國居民消費和財富管理需求持續升級,健康、養老產業成為消費和投資熱點。保險業與健康管理和養老產業有著天然的紐帶和深度的合作空間,構建全方位、全場景、全覆蓋的“保險+健康+養老”生態圈,成為保險業新的增長引擎。
在創新健康險產品體系方面,公司將立足客戶需求創新產品及產品組合設計,豐富產品供給,推進健康管理服務“產品化”。強化數據支撐,通過對健康大數據的分析應用提升精準定價水平,擴大可保人群范圍,提升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產品開發能力。
在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生態圈方面,公司將以市場化導向建立健康管理能力,打造健康險業務發展新動能和品質管控新方式。圍繞客戶病前、病中、病后相關需求,建立醫療與健康管理整合平臺,采用市場化機制運作,建立慢病管理和輕癥問診等服務能力,構建醫療服務網絡和藥品服務體系。
在豐富養老金融供給方面,公司將發揮保險機構在負債端、資產端的專長優勢,做好第三支柱建設和養老金管理的重要參與者。目前,保險業是各類養老金的管理者,在企業年金受托資產管理市場上占據著70%以上的份額,在基本養老金管理和職業年金管理市場也占據著重要地位。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應該進一步發揮長期配置、大類配置和價值投資的專業優勢,為第三支柱建設和養老金管理貢獻更大力量。
在科學構建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公司將加強醫養結合,根據客戶在活力、自理、半失能、失能失智等不同階段的需求設計養老服務。豐富服務內涵,優化健康服務供給,推動“線上+線下”鏈條式服務體系建設,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醫養服務。加強科技應用,建設智慧化養老運營服務體系,提升客戶體驗。
三、加大專項投入力度,助力武漢疫后重振
長期以來中國太保立足湖北經濟發展和社會特點,積極發揮保險專業優勢,通過提升效能、完善服務、創新產品,為湖北省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治理水平提升、“三農”建設和脫貧攻堅保駕護航,在湖北省總投資額已超400億元。
今年1月新冠肺炎在國內爆發,中國太保與湖北省政府戮力同心、共抗疫情。向湖北省及外地援鄂醫療隊50余萬醫護人員免費提供專屬保障,總保額逾千億元;為奮戰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項目的近6000名管理及施工人員免費提供專屬保障,總保額數十億元;向武漢東湖高新區定向捐贈1000萬元,向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提供14億元融資,為當地受疫情影響面臨復工復產難題的科技創新企業及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10月20日,中國太保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湖北省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兩大國家戰略,共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太保將立足服務湖北“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需要,在后疫情時期助推湖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具體舉措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積極支持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總體發展規劃,在武漢市設立太保金融科技公司研發中心,通過與武漢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的合作,加快打造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在內的科級創新和應用能力,進一步豐富湖北功能性平臺布局,打造創新發展強引擎;
二是通過投資太保家園養老項目推動經濟發展和養老服務,助力武漢“互聯網+大健康”綜合示范區建設;
三是在湖北投資設立健康產業基金,與湖北知名醫院合作布局互聯網醫療,更好地服務于“健康湖北”發展;
四是捐助資金設立“支持湖北省鄉村振興”專項基金和以“太保藍本”服務為基礎的健康服務專項支持計劃,讓太保服務覆蓋更多經濟基礎薄弱的地區和人群。
初冬時節的武漢,寥廓江天、勝似春光。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英雄之城,湖北武漢正處于疫后重振的關鍵時期。我們欣喜地看到,11月20日,首屆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武漢開幕,習總書記親致賀信,部署推進湖北數字經濟發展。我們相信,武漢將依托“中國光谷”和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國家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利用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產業集群,緊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大機遇,推動數字經濟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激活發展動力,盡快走出疫情陰霾。
中國太保將學習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中,把握行業發展規律,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開放包容,保持對保險行業發展的信心不變、對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初心不變、對堅持客戶導向的決心不變、對堅守風險合規的耐心不變,充分發揮在鄂260個機構近5000名員工(43000余名營銷員)的專業優勢,傾全集團之力為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人民美好生活和武漢疫后重振貢獻太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