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爺”IP是票房關鍵
作為周星馳西游三部曲的第二部,《西游·伏妖篇》的高票房無疑與周星馳IP帶來的經濟效應有關。一方面,《食神》、《大話西游》等影片奠定了周星馳“喜劇之王”的地位;另一方面,《西游·降魔篇》、《美人魚》創造的票房神話在增強周星馳吸金力的同時,也讓周星馳不斷利用個人品牌影響力繼續擴大在影視業務的布局。
2017年1月3日,新文化全資子公司新文化傳媒香港有限公司與Young&YoungInternationalCorporation擬以13.26億元的價格購買周星馳旗下PREMIUMDATAASSOCIATESLIMITED(以下簡稱“PDAL”)公司51%的股權,綁定周星馳IP,并借此參與了《西游·伏妖篇》的出品和宣發。與此同時,PDAL也做出業績承諾,2016-2019年實現的凈利潤目標分別不低于1.7億元、2.21億元、2.873億元和3.617億元。
此外,據國家新聞廣電總局公布的資料顯示,《西游·伏妖篇》背后的投資方涉及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淘票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等21家影視資本方,不僅涵蓋院線資源,同時還有來自網絡電商平臺資源的支持。業內人士認為,盡管有來自“周星馳效應”的加持,但周星馳自身的創作速度和水準是維持PDAL業績并吸引多方資本投資的主要因素。
明星效應非長久之計
2016年,“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情懷催生了國內電影票房紀錄的《美人魚》。2017年春節檔,周星馳監制的《西游·伏妖篇》再次打破國內電影票房多項紀錄。但相比《美人魚》,《西游·伏妖篇》口碑的兩極分化、票房的高開低走似乎也意味著“周星馳效應”不再是制勝法寶。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明星作為稀缺資源,利用自身的吸金效應固然能增強公司的競爭力,但在目前市場迭代速度逐漸加快、明星IP資本化現象增多的背景下,僅依靠周星馳帶來的明星效應并非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據新文化發布的公告顯示,2015年PDAL營業收入117.4萬元,凈利潤34.8萬元;2016年公司業績迅速攀升,截至2016年9月30日,PDAL營業收入8117.5萬元,凈利潤6418.5萬元。盡管業績較為穩定,但面臨4個財年共計10.4億元凈利潤承諾的PDAL能否完成業績并沒有那么簡單。
“事實上,在《西游·伏妖篇》這部影片中,周星馳只是作為監制,他在影片中參與成分的多少不得而知,但對于觀眾來說,決定他們去影院觀看電影的主要因素還是影片內容。”陳少峰表示。此外,對于影視公司來說,明星資源是不可多得的優勢,但如何在避免過度消費的情況下,將資源價值最大程度開發,是影視公司以及明星資源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