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題:千億美元量級,算一算美中貿易逆差背后真實的細賬
美國日前公布了對華“301調查”征稅建議清單,涉及我約500億美元出口。中方隨即公布了對等措施。
貿易逆差一直是美國的“心頭之痛”,美中貿易逆差更是美國多次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重要原因。已經被算了幾輪的中美貿易賬中,還有哪些不能忽略的事實?這本看似不平衡的貿易賬是否真的不公平?它折射出中美兩國產業發展的路徑,也是兩國未來發展與合作的重要參考。
數字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導致逆差統計“虛高”
美國時間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宣布將對中國500億至60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征稅清單將在15天內公布。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貿易不平衡爭端中,被反復提及的中美之間千億美元量級的逆差因其巨大的體量,以及不同的計算結果,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為3752億美元,占中美貨物貿易總量的47%;
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這一數字為2758億美元;
美中貿易逆差到底有多大?為何同一個數據出現不同版本?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說,中美經貿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同供應鏈扭曲有關。據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增值計算方法,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規模至少要減少三分之一。
在全球價值鏈時代,某一產品的生產過程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傳統的算法將全部順差都統計在終端產品出口國頭上,無法客觀反映貿易失衡與價值分配。而增值算法,則能真正顯示出一國在價值鏈中的獲利情況。
以蘋果手機為例,按照2009年數字計算,一部在中國組裝制造的蘋果手機批發價為178.96美元,其中僅有6.5美元的價值是在中國產生的,其余都由美國設計商和韓國、日本等零部件供應商獲得。
也就是說,美國的貿易赤字可以分解為美國對日本和韓國等國的貿易赤字,如果將這部分剔除,當年美國對中國在蘋果手機上的貿易赤字就從19億美元減少到7300萬美元。
英國市場分析機構馬基特集團的研究顯示,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蘋果iPhoneX,其在中國生產的過程僅占其制造成本的3%至6%。
“我國出口商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額中包含的并不完全是我國的附加值。”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在中美進出口結構存在巨大差異的情況下,貿易增加值與傳統進出口總值相比,更能準確衡量經濟體間的貿易利益。
長期以來,處于全球價值鏈上的低端位置,讓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盡管實際獲利有限,但賬面數字卻大大增加。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1%來自加工貿易。中國科學院的報告則顯示,以增加值口徑統計的中美貿易順差,比以總值口徑統計的中美貿易順差降低44.4%。
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像蘋果手機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戴爾電腦在上海組裝、波音飛機在天津噴漆等等,這也是為何中國電子類產品對美順差較大的原因。
貿易逆差的數字還掩蓋了中美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子公司的銷售差額。“貿易不是單純的進口和出口,還要考慮跨國公司在當地的銷售情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說。
以汽車和手機為例,目前,美國通用汽車在華銷售量高于其本土市場銷售量,而中國目前使用的蘋果手機是美國的兩倍以上,這些都未能在美中貿易逆差統計中得以正確體現。
據中國海關統計,外資企業進出口活動產生的中美貿易順差占中美總貿易順差的59%,由內資企業進出口活動產生的中美貿易順差只占中美總貿易順差的41%。
德意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總銷售差額比貿易差額更能全面體現兩國經濟關系。總銷售差額既包括雙方進出口貿易差額,也包括雙方通過外商投資或設立子公司在目的地國家直接生產和銷售的銷售額。
張茉楠表示,如果扣除跨國公司關聯交易,美國貿易逆差將下降2/3,對華逆差下降30%;扣除在華外資企業出口的因素,美國對華逆差將減少73%。
貿易逆差的統計中,美國統計的口徑也存在問題。專家指出,美國籠統地將香港轉口貿易部分計入中國,但實際上這里面還有其他經濟體的貿易轉口。而且美國對出口金額按離岸價格計算,進口金額按到岸價格計算,從而將裝卸、運輸和保險等費用的雙倍數額計入美中貿易逆差,這些都是導致貿易逆差數字“虛高”的原因。
中美“數字之差”還掩蓋了服務貿易領域美國對華順差迅速膨脹的現實。美國政府引用的貿易數據只包括貨物貿易,并沒有反映服務貿易,而中國正是美國服務貿易最大的順差國。
商務部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美國服務業對華出口增長了5倍,2016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557億美元,約為2006年的40倍。
中國企業對美國服務業的需求增長,在眾多中小型科技企業對美投資中可見一斑。一家位于廣州的光電科技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16年以來,這家企業在硅谷地區積極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為此支付了超過100萬美元的法律咨詢、金融匯兌和勞動力市場服務費用,“未來我們還會擴大在當地的投資,對美國本土服務業的需求還會進一步增長。”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說,一個國家要買,另外一個國家要賣,所以出現順差逆差,不是政府所能定的,而是由兩個國家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等來決定。
“美國貿易逆差的統計數據明顯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屠新泉說,一國與一些國家是貿易逆差,與另外一些國家是貿易順差,這是合乎邏輯的,總體貿易平衡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