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1月整體小幅升值、外匯儲備也止跌回升,但最新出爐的銀行結售匯數據卻顯示,11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擴大。
國家外匯管理局12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月,銀行結匯10709億元人民幣(等值1544億美元),售匯11950億元人民幣(等值1723億美元),結售匯逆差1241億元人民幣(等值179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9751億元人民幣,售匯11145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1394億元人民幣;銀行自身結匯958億元人民幣,售匯805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153億元人民幣。
1241億元的銀行結售匯逆差,較10月203億元人民幣的逆差規模明顯放大,以人民幣計,這一銀行結售匯逆差創下自2017年6月以后的最大值(當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424億元)。
在談及如何看待11月外匯收支情況時,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11月份,境內外匯市場供求呈現基本平衡。
“我國外匯市場的供求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銀行結售匯差額。二是境內銀行、境外清算行等市場主體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的外匯買賣。如11月份客戶的遠期結售匯變化使得銀行向市場增加了112億美元外匯供給,與銀行結售匯逆差實現了供需基本平衡。在境內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匯率折算以及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下,2018年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0617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86億美元。”王春英表示。
國家外匯局強調,當前外匯市場預期總體穩定。
首先,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11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升值,市場主體的匯率預期合理分化,使得11月銀行遠期結售匯簽約連續第3個月保持順差,推動銀行部門向市場增加外匯供給。其次,企業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跨境融資、內保外貸等保持基本穩定;個人購匯繼續呈現穩中有降態勢,10月和11月個人購匯規模均處于今年較低水平,11月同比下降9%。
整個11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雖然一度跌破6.97關口,但全月來看,實現了小幅升值。
其中,更多反映央行預期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10月31日的6.9646升值到了11月30日的6.9357,累計升值近300點;更多反映市場預期的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從10月31日的6.9734升值到了11月30日的6.9436,同樣累計升值近300點。
隨著美聯儲12月20日凌晨再度加息,中國央行也通過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市場對一度已經企穩的人民幣匯率再度擔憂。
不過,11月20日,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早盤開盤接連跌破6.90和6.91關口,但隨后收復失地,最高升至6.8850,較前一交易日升值百點。
國家外匯局表示,近一段時期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外部壓力持續存在,但我國外匯市場總體呈現雙向波動、基本穩定的格局,沒有出現趨勢性的變化。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根本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外匯市場參與主體更趨理性,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不斷提升。未來,我國將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助于進一步夯實我國外匯市場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