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一下年內最悲情的基金,恐怕非中郵基金莫屬。
之所以這樣說,源于這家基金公司不幸連續“踩”到樂視網、爾康制藥等A股市場的兩顆大“地雷”,如今它又撞上了另一類“地雷”——宣亞國際。
原因在于這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產品重倉宣亞國際,宣亞國際收購著名手機社交應用“映客”事項剛剛宣告失敗。
影響如何?宣亞國際今天的表現已初步給出了答案:復牌后先扎扎實實來了一個跌停!
中郵基金重倉的宣亞國際收購事項終止股票有可能連續跌停?
已停牌8個月之久的宣亞國際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原擬進行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為: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蜜萊塢48.2478%的股權。公開資料顯示,蜜萊塢旗下擁有著名的手機社交應用“映客”。
這一收購事項此前廣受市場關注,源于直播行業近年來被很多人視為處于風口的行業,而映客在直播平臺業內具有較大知名度。
另外,作為收購方的宣亞國際作為一家年內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上市不久就推出規模巨大的收購案,市場對此一度出現質疑的聲音。深交所9月份也就此次重組事項對宣亞國際發出問詢函。
從宣亞國際股價表現看,公司股票今年2月在創業板上市,作為新股在上市初期連續漲停,打開連續漲停板后,股票也走勢也非常強勁,整體呈上行態勢,至4月10日停牌時,股價已是發行價的6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和3月是年內新股表現非常好的一段時期,多數新股上市后漲幅巨大, 3月份過后,這期間上市的新股多數都出現價格回歸,與宣亞國際同一天上市的白銀有色、欣天科技、匯納科技如今股價均不到最高峰的一半。
這意味著,跟隨大市補跌的壓力疊加重組失利的消息,宣亞國際復牌后大幅補跌將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有可能出現連續數個跌停。
根據公開資料推算,中郵旗下的基金是在今年一季度買入宣亞國際,且絕大多數股票是在3月連續漲停后開板之后買入。宣亞國際在開板后的3月3日、3月6日、3月7日龍虎榜買方出現大量機構席位的情形,有可能就是中郵基金在買入。綜合推斷,中郵基金建倉宣亞國際的平均成本大概率在70元~90元之間。
如果宣亞國際在今日收盤價的基礎上再來兩個跌停,中郵基金將大概率陷入虧損,如果再來3個跌停,將鐵定陷入虧損。
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基金、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中郵核心競爭力靈活配置基金、中郵尊享一年定期開放靈活配置基金等4只基金今年一季度現身宣亞國際前十大流通股東,4只基金合計持有宣亞國際527.12萬股,占宣亞國際總股本的7.32%,此后持股比例未再發生變化。
頻頻踩雷的中郵基金
除了此次的宣亞國際,中郵基金此前已連踩多個“地雷”。
最為知名的要屬樂視網和爾康制藥。
2016年三季度,中郵基金以45.01元/股的價格認購樂視網2132.86萬股,耗資9.6億元。
由于樂視網2017年麻煩不斷,且目前仍未復牌,中郵基金連續多次下調樂視網估值,最近一次中郵基金已將樂視網估值價格調整為3.92元/股,如果后續樂視網股價真的跌到這一估值價格,中郵基金將在樂視網上虧損近8億元,虧損比例超過八成。
中郵基金重倉的爾康制藥今年也爆出“地雷”。11月22日晚間,停牌超過半年的爾康制藥發布自查報告。據爾康制藥披露,本次自查發現的問題將使爾康制藥2016年度財務報告出現重大業績差錯,預計將調減凈利潤2.31億元。爾康制藥今年三季報顯示,中郵旗下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中郵信息產業靈活配置基金分別持有3994.16萬股和3961.92萬股。受虛增利潤消息影響,爾康制藥在復牌后連續大跌,目前股價較復牌前接近腰斬。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風格激進成公募頻頻“踩雷”主因?
不論是樂視網還是爾康制藥,亦或是宣亞國際,背后都有中郵基金的身影,而且其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基金經理,曾經的公募一哥任澤松。
任澤松敢于集中持股,風格頗為激進,曾憑借集中持有多只牛股奪得了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公募基金業績冠軍,不過隨著市場風格的轉換,其集中持股的缺陷也體現出來:一旦某只重倉股出現問題,其基金凈值將大受影響。
此外,從任澤松旗下踩雷的幾只基金持股來看,重倉股多為創業板股票,而最近兩年恰逢創業板持續大跌。
此外,從中郵基金入局宣亞國際的時間來看,中郵基金敢于在次新股開板后通過二級市場大量買入,且剛好趕在重組停牌前,其掐準時機博重組的意味也較為明顯。不幸的是,并未等來重組的成功。
無獨有偶,另一個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最近也不太幸運。
王亞偉通過其旗下產品投資新三板公司中科招商,累計投入超過5億元,不過中科招商這家私募巨頭因“不符合整改要求”,將被全國股轉公司強制摘牌。如果最終摘牌,王亞偉旗下相關產品有可能損失慘重。
王亞偉的投資風格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也頗為激進,以往曾以成功押寶多只重組股聞名江湖。
在當前重組審核趨嚴,強制退市力度加強的大環境下,想通過投資概念、博重組等方式獲利的難度已大大增加,這或許也是一些投資風格激進的基金近來頻頻失利的原因之一,從長遠來看,這也不符合價值投資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