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股大跌,帶動全球股市下跌,A股市場也一路下跌,上證指數跌幅近10%,大多數公募基金都遭遇了不同幅度的凈值回撤。對于此次大跌,基金經理們的看法和觀點很不相同,對后市的分歧也非常大,有的想著“抄底”,有的則想著“逃頂”。
大調整之下眾生相
記者采訪了大量基金經理,發現這輪調整中,大多數基金經理倉位較高,近一周來公募基金凈值回撤也反映了這一點。
有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依照過往經驗,當出現大幅調整,第一反應是找一個合適的反彈時機出貨以避免凈值出現較大損失,但這次股市下跌速度過于迅猛,“出貨”較難。他認為,與2015年中、2016年初的大幅調整一樣,“本次下跌也同樣沒有像樣的反彈,是急跌。”
也有一部分基金經理提前進行了減倉,有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他在此前對倉位進行了調整,他判斷銀行股漲幅過高,將手中銀行股悉數賣出,而換了一部分業績彈性更好的中小市值股票。結果誰料想中小市值的股票和大盤銀行股一起跌,所幸,總體上他的倉位有所降低,因此,凈值回撤相對少了一些。
還有一些基金經理在此前意識到風險,但因為減倉速度較慢,沒有躲過調整。
相對于公募基金,部分追求絕對收益的專戶基金經理和資管基金經理的操作更為靈活。有專戶基金經理表示,在1月中下旬,股市漲得正紅火的時候,他就感覺到這種漲勢未來可能難以為繼,為了確保絕對收益,他進行了大幅減倉。另有些專戶基金經理,則是在大跌開始時迅速減倉,另外,還有一些投資經理采用股指期貨對沖等形式,在近期對凈值形成了一定的“保護”。
有部分去年業績出色的基金近期凈值回撤較大,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業績出色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高風險,市場的上漲容易掩蓋這種潛在風險,因此碰到這樣的大跌,風險就開始兌現。”
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下跌
究竟是什么導致了市場的急劇調整,基金經理們為記者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美國股市的大跌引發全球股市下跌對A股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經過情緒渲染又被不斷放大,造成悲觀情緒的宣泄。
第二是金融去杠桿依然在繼續,國債利率高企,資金面吃緊依然困擾著A股,各類資管計劃因降杠桿而導致個股存在減持甚至平倉壓力,直接加劇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
第三是A股市場頻繁“曝雷”,導致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及成長性的質疑,并導致部分上市公司估值的下行。
第四是年初以來,A股迎來一輪大幅上漲,春節前資金有獲利了結的沖動,也有一定的收益空間。對于不少機構而言,哪怕是在近幾日大跌中賣出,仍然能夠保留一定盈利。一些機構不愿意持股過節,因此提前減倉保住利潤。
第五是對于主要權重個股的估值是否已經過高,市場有較大分歧,部分資金開始賣出。
大跌之后究竟該買還是該賣
臨近年前,基金經理是選擇持股過年,還是持有現金呢?
有部分基金經理贊成持股過年。有知名基金經理表示,經過如此連續的大跌,風險已基本釋放,近期低點可能是半年內的低點。他認為現在整體市場估值水平不高,尤其是銀行、保險等藍籌股的估值水平仍在合理范疇,市場的整體下跌空間不大。因此,情緒化的大跌就是買入的時機。
但更多的基金經理認為,現在還不是大舉買入的時候。有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認為,市場的趨勢是有慣性的。如此猛烈的下跌之后,市場不可能出現V形反轉。而此次下跌的一大重要特征是大家來不及減倉,這就會導致在連續下跌并出現反彈之后,勢必有大量資金要借助反彈出貨。
“反彈不是買入時機。”他表示,在經歷這樣的下跌之后,A股市場很難很快回到上漲趨勢,未來A股市場大概率需要一段盤整、消化、修復的過程,才可能重新回到上漲通道中。但還有基金經理認為:“現在減倉其實就等同于割肉,因為市場的這些利空,沒有一個是實質性的。”因為這些利空因素,并不能真正影響企業盈利能力。
對于基金經理來說,恐怕最理想的狀態是現在手里有現金可以隨時“撿便宜貨”。不過,很多基金經理可能沒這種幸運。有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有很多股票相當便宜,可惜之前倉位過高,現金并不多。
買大盤股還是買小盤股仍然是個問題
市場是否在下跌后出現風格切換?
此前市場出現了一小波風格切換的征兆,上周一度出現小盤股上漲而大盤股下跌的情況。但很快,大盤股和小盤股就又出現了泥沙俱下的局面。
有趨勢派基金經理旗幟鮮明地表示,大盤股不如小盤股機會大。“現在買銀行股還不如買國債。”他算了這樣一筆賬,由于銀行股近日連續上漲,其分紅率已經下降到3個多點的水平,其分紅收益率甚至不如現在的十年期國債或理財產品收益率。但是此前短期的快速拉升又使得這些銀行股集聚了一定的風險,因此,綜合來看,不應該再投資銀行股了。他告訴記者,此前,他持有銀行股,持有時間長達兩三年,但是近期下跌前,他將所持銀行股全數賣光了。
但也有價值派知名基金經理表示,大跌之后,其實大盤股和小盤股都有機會,由于大盤股下跌幅度也很大,因此也跌出了空間,相對而言,保險、銀行類的個股較其他板塊性價比依然更高,下一步他仍然愿意買入銀行股。。
還有基金經理認為,未來關鍵在于精選個股,無論是大盤股還是小盤股,只有優質的個股,才能最快從下跌中恢復過來。
在本輪下跌中回調幅度較大的地產股,是不少基金經理都提到并表示看好的投資方向。有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預計地產股2017年和2018年的年報業績都會是A股業績最亮麗的板塊之一,而且A股優質地產股未來3年的成長速度可能遠超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