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階段,期指IF及IH振蕩上行。雖然期指上行走勢并不順暢,盤中多有回調,但多頭趨勢仍保持完好。風險方面看,海外疫情的反復壓制市場風險偏好。受平臺型企業反壟斷調查等因素影響,IC走勢偏弱,橫盤振蕩為主。
經濟、政策延續偏多格局
經濟基本面角度看,上周末公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11月同比增長15.5%,增速雖然比前一月回落12.7個百分點,但增速依然較高,超過2019年水平。工業企業利潤持續穩定恢復,有利于提振市場對2021年制造業投資增速改善預期。本月31日,12月官方制造業PMI將發布。由于11月PMI數據曾創下2017年9月以來新高,環比角度看數據或有所回落,預計整體上將延續較好的景氣度。當前,周期板塊啟動行情下,投資者對后期經濟走勢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經濟數據延續向好,將極大提振下方承接力道。
臨近年末,由于跨年、跨季、跨月,資金面易出現緊張格局。不過,近一階段央行貨幣政策維持中性,持續釋放資金馳援流動性,例如11月、12月央行分別投放MLF達1萬億元和9500億元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也持續出現凈投放,導致銀行間資金利率大幅回落,觸及半年來低位。央行保證了必要的流動性,顯著改善了市場預期。考慮到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政策的密集落地有利于喚起投資者主題投資熱情,進而改善市場風險偏好。
全球疫情擾動短線
近期,全球新冠疫情仍不時牽動投資者神經。英國出現了新冠變異病毒,并已在其他國家出現。多國出臺針對英國的邊境管控,投資者擔憂若人員交流限制擴大,恐再度沖擊經濟。雖然疫情再度出現利空消息,但近期國內新冠疫苗的接種也在推進。海外來看,德國27日正式啟動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已公開接種疫苗,希望為民眾接種作出表率。雖然短線這對市場情緒有負面拖累,但畢竟全球金融市場已經歷過疫情沖擊后的暴跌,且疫情的影響只是短期的。
整體上,我們認為在政策面延續穩健中性,不急轉彎,不存在斷崖式退出風險的情況下,加上近期央行對資金面的呵護態度,投資者充分感受到了政策暖意。在經濟層面,復蘇大方向難以被證偽,行情驅動從“估值驅動”向“盈利驅動”的邏輯不變。我們認為,在經濟、政策環境偏多格局下,若外部市場不出現大幅調整,將進一步提振風險偏好,促使市場延續穩步上行態勢。近期期指IC走勢延續偏弱,一方面投資者交易復蘇邏輯,資金涌向周期占比更高的IF及IH當中。另一方面,國內對平臺型企業反壟斷調查仍在延續,港股中騰訊、阿里巴巴、美團調整幅度顯著,壓制了投資者對科技型企業的風險偏好,從而導致IC偏弱。不過,后期伴隨個股調整后風險的釋放,投資者對政策利好期待升溫,IC有望出現補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