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A股市場造紙板塊全線大漲,并掀起漲停潮。那么全球紙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Fastmarkets RISI(銳思)中國區總經理李煒認為,進入2021年及往后,紙及紙板需求將出現加速增長,但是考慮到近幾年市場的下滑,實際上也只是保持低位平穩發展,發展中國家是未來主要需求增長來源,包裝類紙及紙板、生活用紙仍將繼續引領需求增長。
對于造紙產業鏈上的實體企業而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紙漿期貨價格作為購銷合同價格基準,逐步形成價格管理、庫存管理等期現一體化的交易模式。
在9月23日召開的第十八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紙漿分論壇上,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副總經理李輝表示,受疫情反復、全球通脹風險加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的避險需求大幅提升。
關于下一步安排,李輝稱,上期所將全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上線紙漿標準倉單交易業務、進一步豐富交割資源、優化交割倉庫布局,持續探索國際化路徑,積極研究推進瓦楞原紙等紙類期貨品種上市,以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全面的服務,為造紙行業實現精準賦能,加快造紙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紙漿期限價格相關性提高
“2021年中國造紙行業雖受新冠疫情等不確定性影響,但行業發展整體穩中向好。”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今年1~7月份,國內原生紙漿累計產量931萬噸,同比增長15.9%,紙及紙板累計產量7880萬噸,同比增長15.1%,紙制品累計產量4230萬噸,同比增長17.6%,紙漿進口量1807萬噸,同比增長5.2%。
趙偉指出,根據造紙行業“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目標,預計到2025年和2035年,國內人均紙及紙板年消費量達到100千克和120千克,總產量將達到1.4億噸和1.7億噸,原料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原料供求的矛盾較為突出,需要科學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渠道資源,保證原料供給和紙張生產,保障市場穩定和產業安全,促進造紙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自2018年11月27日掛牌上市,紙漿期貨已上市交易近3年時間。
上市以來,紙漿期貨累計成交1.7億手,累計成交金額9.8萬億元。最高日成交量122.8萬手,最高日持倉量45.4萬手。其中,2021年1~8月,紙漿期貨累計成交8905萬手,成交金額5.95萬億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502%和785%。
截至2021年7月,據FIA統計,紙漿期貨在全球場內農產品衍生品合約中按成交量排名第6位,較去年提升10位。同時,紙漿期限價格的相關性也進一步提高。
紙漿期貨上市以來累計交割74.84萬噸,交割金額43.78億元。紙漿期貨現有11家指定交割倉庫和4家指定交割廠庫,其中交割倉庫庫容38.5萬噸,交割廠庫庫容5萬噸。其中,2021年,紙漿期貨新增交割倉庫3家,交割廠庫1家;新增倉庫庫容12萬噸,廠庫庫容2萬噸。
截至2021年9月15日,紙漿期貨交割庫庫存共計27.6萬噸,其中交割倉庫庫存24.4萬噸,貿易商廠庫庫存3.2萬噸。
“當前,我們也注意到一批造紙產業鏈的龍頭企業積極探索,集團貿易等期現經營方式,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紙漿期貨價格作為供銷活動價格的計價基礎,逐步形成了價格管理,庫存管理等期現一體化的交易模式,紙漿期貨價格發現得到了有效的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李輝稱。
紙漿企業貿易定價期現結合
“長期以來,我國紙漿定價的影響力與貿易規模并不匹配,國內大量的用漿企業只能被動接受報價,議價能力非常有限,在傳統貿易模式下,下游造紙企業利潤受原材料價格波幅波動影響。”有市場人士如是稱。
根據相關造紙上市企業年報顯示,文化用紙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在60%~70%,生活用紙中原材料成本超過70%。因此,國內造紙行業對規避紙漿價格風險,保障企業穩定經營,具有強烈的風險管理訴求。
就“上游” 漿廠而言,采購成本、生產規模相對固定,銷售價格波動劇烈,風險難控。“中間” 貿易型企業方面,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占;庫存數量較難確定,庫存小時怕價漲,庫存大時怕價跌。“下游”紙廠方面,原料價格波動劇烈,風險難控;生產成本高企,資金占用量大。
“根據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不同位置,以及經營方式不同,企業的期貨對沖方式也有所不同。”國貿期貨研究員馮杰認為,上游企業可以通過賣出套期保值,來提前鎖定企業生產利潤,實現產成品庫存保值;貿易商也可以通過賣出套期保值,實現庫存保值;下游企業可以通過買入套期保值, 提前鎖定企業生產利潤,或者賣出套期保值實現原材料庫存保值。
上述市場人士也稱,紙漿期貨上市填補了紙漿衍生品市場的空白,為傳統的漿紙行業帶來了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經過近三年的運行,紙漿期貨功能發揮逐步得到了廣大企業的認可,特別是面對當下復雜的市場環境,產業鏈企業主動順應市場變化,積極借助期貨工具穩定生產經營,為產業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基于企業風險管理的訴求,9月23日,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紙業投資有限公司、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國貿紙業有限公司、浙江萬邦漿紙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紙漿貿易定價期現合作協議,將以上期所紙漿期貨價格作為長約定價的重要參考依據,靈活使用和積極推廣“期貨價格+升貼水”的貿易定價模式,實現價格風險的有效管理。
參與簽約的企業普遍認為,當前一批造紙產業鏈龍頭企業積極探索套期保值、基差貿易等期現經營方式,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以紙漿期貨價格作為購銷合同價格基準,逐步形成價格管理、庫存管理等期現一體化的交易模式。
“此次紙漿貿易定價期現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彰顯了我國紙漿期貨市場在產業影響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為國內廣大的下游造紙企業提供了控制原材料成本的一種思路。”永安資本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更多的造紙企業開拓思路,充分運用期貨市場所提供的各種工具穩定企業采購成本,助力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浙江萬邦漿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陸兵表示,隨著紙漿期貨貿易定價模式在行業內的推廣,對于整個紙漿購銷貿易格局會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