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5日,第二十五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在四川成都盛大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主辦,以“韌性成長 向新而行”為核心主題,通過權威行業報告發布、深度企業家對話、創新產品展示等多元形式,全方位解碼了方便食品產業在新發展階段的高質量發展新趨勢、新動能與新路徑。
阿寬食品重磅亮相第二十五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
一、行業“內卷”困局下,阿寬食品提出差異化破局之道
在大會備受關注的行業企業家對話環節,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薇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征宇共同主持,康師傅、統一企業、今麥郎、白象食品、陳克明食品、阿寬食品、麻辣王子等頭部企業圍繞科技創新、差異化發展、反“內卷”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度探討。
其中,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朝暉提出的“避開紅海,切入藍海”戰略,為行業破局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路。
陳朝暉指出,當前方便食品行業正處于新的經濟周期,市場增量增長放緩,存量競爭愈發激烈,“內卷”已逐漸演變為單純的價格之爭。這一市場環境迫使企業重新審視自身核心競爭力——過去部分企業的快速發展或許更多依賴行業紅利,而非真正的核心能力。唯有能夠穿越經濟周期、實現持續增長的企業,才具備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行業困局,陳朝暉提出,企業破局的關鍵在于回歸經營本質,明確戰略方向。一方面,企業可選擇成本領先戰略,憑借強大的制造能力與成本控制能力,提供高性價比產品,以價格優勢搶占市場;另一方面,更可選擇差異化戰略,深入挖掘消費者未被表達甚至未被察覺的潛在需求,通過創新研發打造新品類、拓展新消費場景,在細分市場實現突破性增長。
同時,企業需重新精準定位自身,必要時及時調整戰略方向:從C端市場轉向B端市場、從成品生產轉向半成品供應、從自有品牌運營轉向代工服務,甚至切換賽道,都是應對市場變化的可行選擇。
陳朝暉強調,當前周期對行業而言是一場“大考”,是優勝劣汰的過程,但對堅持長期主義的企業來說,更是打造真實競爭力、在逆境中鍛造生存與增長能力的寶貴機遇。
二、技術創新驅動,阿寬引領行業標準升級與健康化轉型
在滿足消費者新需求、打造創新產品的過程中,阿寬食品始終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不斷突破傳統工藝限制,推動行業技術升級與標準革新,為方便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隨著消費者對方便食品“還原餐飲口感”的需求日益提升,阿寬食品針對酸辣粉這一潛力品類展開技術攻關。其原創研發的鮮濕粉鎖鮮工藝,與傳統的擠壓粉、水晶粉形成顯著區隔,實現了對行業傳統工藝的顛覆。
該工藝應用于鮮粉酸辣粉產品中,并結合非遺傳統手工漏粉工藝,讓方便酸辣粉能極致還原線下餐飲門店現煮的口感,極大提升了消費者食用體驗,也為酸辣粉品類的標準化、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技術范本。
其精準捕捉到消費者對健康化、特色化方便食品的需求,以“非油炸+新口味”雙輪驅動,打破行業增長瓶頸,成為品類創新的引領者。
在核心產品打造上,阿寬食品的經典大單品紅油面皮憑借非油炸工藝和濃郁的地域特色口感,持續獲得市場高度認可,已成為支撐品牌發展的核心支柱。
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品牌順勢推出紅油面皮超大桶/袋規格,以“更管飽、更滿足”精準解決消費者食用量不足的痛點;同時創新推出紅油酸辣味與麻醬火雞味,迅速成為新一代流量產品,持續拉動銷量增長。
在新品研發上,阿寬食品同樣表現亮眼。新晉爆品“一根粉耗子”憑借52厘米的超長產品形態、軟糯Q彈的獨特口感,以及咸蛋黃、甜辣等多元創新口味,精準捕獲25-40歲主力消費群體,產品一經上市便多次售罄,展現出極強的市場爆發力。
此外,品牌還在產品形態與品類上持續突破,推出老成都鋪蓋面和寬寬寬面等創新面品,以“三指寬面、一筷一片”的獨特形態,打造強烈的視覺與食用體驗記憶點,徹底重塑了消費者對方便面條類產品的傳統認知。
據行業預測,未來非油炸面市場份額將突破20%,成為方便食品行業品牌競爭的新高地,而阿寬食品作為非油炸品類的早期布局者與引領者,已在這一賽道占據先發優勢。
此外,我們認為,當前方便速食行業正呈現出以健康化和價值創新為核心的轉型趨勢。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從過去的生產導向轉向消費導向,更加注重對消費場景的精細洞察與用戶體驗的提升,通過細分產品品類、豐富產品形態,激活消費者購買意愿,實現從“滿足基本需求”到“創造消費價值”的戰略升級,而阿寬食品正是這一轉型趨勢的典型代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