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南京服務業以5.8%的增速強勢領跑全市經濟大盤。從軟件產業向“萬億級”目標全力沖刺的鏗鏘步伐,到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火花四濺;從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實體經濟的潤澤景象,到消費市場活力持續迸發的熱鬧圖景,南京服務業正以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姿態,勾勒出一幅動能澎湃、亮點紛呈的奮進畫卷。
軟件信息業加速沖刺
數字經濟力攀高峰
6月17日,2025南京軟件大會開幕式在江北新區舉行。本次大會以“工業軟件賦智開源創新賦能”為主題,開幕式上《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紫金指數(2025)》等研究成果發布,分別深入分析工業軟件產業和軟件產業的發展現狀,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引方向、提供參考借鑒。國內首個標準單元自動綜合工具iCell以及AGIROS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25.06社區版也在開幕式上發布。
作為首座中國軟件名城,2024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達8600億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國前列。錨定把軟件產業打造成南京首個“萬億級”產業這一總體目標,今年以來,南京市重點推進“產業規模提升行動、產業能級躍升行動、新賽道加速布局行動、開源生態繁榮行動、精準招商攻堅行動、場景應用牽引行動、軟件名園提升行動、名企梯度培育行動、軟件人才寧聚行動”九大行動,并成立南京人工智能(軟件)產業攻堅推進辦公室,通過一系列機制創新,賦能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全市上半年實現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3%,其中互聯網信息服務、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數據服務等新興行業分別增長17.4%、28.9%、17.0%。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南京將進一步放大行業應用軟件的領先優勢,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起點,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大模型,切實為軟件企業在寧發展創造算力供給最普惠、場景應用最開放,創新創業最便捷的一流發展環境。
科創產業深融互促
新質動能蓄勢勃發
以電火花為“刀”,“刻”出國產航空發動機核心零部件,這是南京市首批新型研發機構――江蘇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生動場景。在南京,一批新研機構正蓬勃“生長”,或承擔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任務,或發揮高校院所知識和科技成果的“外溢”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數據顯示,全市358家市級新研機構中,218家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這些高新技術企業的不斷涌現,固然有南京科教資源集聚、人才儲備豐富的先天優勢之功,也離不開這座城市對基礎研究的長期重視、對前沿科學的重點關注、對原始創新的大力支持。
作為省會城市、科教名城,南京聚焦爭創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總體目標,搶抓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重大機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落地落實科技人才評價改革國家試點方案;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建好用好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信息通信和生物醫藥分中心,加快落實貫通式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意見,聚力打好產業科技創新關鍵仗,以產業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接下來,南京將持續強化原創攻關,聚焦人工智能、6G通信、生物制造等科技產業變革制高點,點燃新引擎,力爭在關鍵零部件、高端芯片等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實體根基愈發堅實
今年上半年,南京金融業以科創為鋒、綠色為基、普惠為脈,繪就了一幅服務實體經濟的壯美畫卷。在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179.18億元、同比增長5.3%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金融業增加值以7.3%的增速領跑第三產業,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科創金融正成為南京金融改革最亮眼的名片。今年以來,全市累計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突破200億元,發行規模穩居全省首位。其中,兩家民營創投機構成功發行全國首批民營創投機構科創債,開創了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模式。在信貸端,“寧科貸”政策完成重磅升級:單戶企業最高貸款額度翻倍至2000萬元,并首次打破小微企業劃型限制,將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全部納入扶持范圍。政策實施以來,“寧創貸”體系累計撬動融資414.21億元,服務企業7135戶,平均貸款利率低至3.46%,為科創企業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南京綠色金融發展邁入新階段。截至上半年,全市綠色貸款余額達1.05萬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4.7%,資金規模與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列。駐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產業綠色化進程,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打造“綠智造”專項品牌,綠色貸款余額達4364億元;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制造業貸款余額6800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占比超50%。這些資金精準投向風電光伏、節能技改等領域,成為傳統產業低碳轉型的“加速器”。
聚焦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痛點,南京打出普惠金融服務組合拳。南京銀行推出“小股權+大債權”模式破解輕資產企業融資瓶頸;寧波銀行“薪資貸”保障科創企業人力資源穩定。分批設立30家科創金融服務驛站,構建“線上+線下”融資直通網絡。深化“親清?一企來”熱線服務,實現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省內通辦。
接下來,南京市將繼續推動金融“活水”向“新”流,著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融合發展,服務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以高質量科技金融服務高水平科技強市建設。
消費市場活力涌動
城市繁榮畫卷漸展
5月28日,玄武花園城開業,南京商業“版圖”上新。這座總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為消費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玄武花園城的開業,不僅是一家新商場的亮相,更是南京消費活力與韌性的見證。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84.22億元,同比增長5.3%,好于全國、全省0.3個百分點,分別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提高1.9個、1個百分點。
商業體驗升級,首發經濟打造消費流量“引力場”。新開業的玄武花園城規劃了騎行友好、天文主題、寵物友好、小眾圈層文化等主題標簽,還打造了接駁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小熊貓專線、屋頂花園天文觀測臺等,與紫金山、玄武湖、紅山森林動物園三大城市IP深度串聯。同時,商場入駐超240家品牌,其中首店119家,接近一半,集聚的首店“圈粉”效應明顯。中商數據發布的《2025首發經濟洞察報告》顯示,南京以“政策精準度、文化融合力、產業創新性”等躋身“中國首發經濟引力城市”TOP4,僅次于上海、北京、成都。
文商體旅融合,多元業態場景激發消費活力。2025年南京藝術節五大板塊推出15部精品演出、10場精品展覽、20余場重點品牌文化活動、300多場群眾文化活動,其中演出板塊總票房達6190萬元,參與人數10萬人次,直接拉動文旅消費約2.5億元。“蘇超”南京隊與蘇州隊在南京奧體中心激情對決,賽場之外,聚焦“看賽事、喝啤酒、品美食、逛夜市”四大融合場景。數據顯示,比賽當天,全市66個設置直播觀賽“第二現場”的重點商場、街區、商家,吸引觀賽客流25.4萬人次,拉動總客流142.5萬人次,同比增長30.1%;帶動商品銷售額3.4億元,增長16.5%。周邊住宿餐飲樣本企業營業額增長33.2%。
據統計,下半年,南京預計將迎來11個新mall陸續亮相,新增商業體量達62.7萬O。其中包括由香港置地與招商蛇口聯袂打造的南京首個光環項目――光環花園城、寶龍商業在南京主城區首個傾力打造的重資產項目――江寧寶龍廣場、華東首家沉浸式大明文化空間――金陵長樂坊、新玄武板塊即將崛起的年輕力潮流新地標――紅山Sparkle耀市等。
展望下半年,南京服務業的澎湃動能將持續奔涌。軟件產業的“數字靈魂”與金融“活水”的“血脈滋養”深度交融,千年文韻與科創動能交相輝映,奏響高質量發展的和弦。這座城市正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為目標,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能級躍升,不斷提升區域發展首位度,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書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寧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