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格的監管壓力,互聯網理財機構開始尋找新的發展路徑——智能投資顧問模式(下稱“智能投顧”),或將成為其轉型的突破口。
目前,匯付天下旗下的外灘云財富、京東金融、積木盒子等互聯網理財機構均開始涉足智能投顧領域。
所謂智能投顧,即“機器人理財”,
主要由虛擬機器人基于用戶自身的理財需求,通過算法交易、量化投資以及優選產品,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
多位互聯網理財機構人士坦言,鑒于這一模式在國內剛剛起步,多數互聯網理財機構將智能投顧的投資標的,設定在公募基金、股票、P2P產品等少數投資品種。
“這也有規避監管壓力的考量。”一位互聯網理財機構負責人表示。此前他們考慮過將智能投顧投資標的擴展到私募基金、信托產品、券商資管計劃等,但發現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產品合規營銷,成為其操作障礙。
近期金融監管部門多次強調,信托等金融機構必須加強產品營銷過程的操作風險管理,尤其不能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與理財機構,向不特定客戶或非合格投資者進行產品推介;不得夸大收益與承諾風險承擔,進行誤導性銷售。
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知情人士透露,當前國內金融監管部門也在密切關注智能投顧等科技金融業態(FinTech)的發展,參考相應的國際金融監管操作慣例,擬定監管措施,其中包括三大監管原則:一是監管一致性原則,防止監管套利;二是漸進適度原則,在控制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點;三是注重消費者保護與合規銷售。
風險分散兼顧策略再平衡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智能投顧的三大核心,分別是資產配置、產品優選和策略再平衡。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造成了國內智能投顧業務模式的多元化格局。有公司通過邀請知名經濟學家在線指導等形式,向投資者傳授資產配置與產品選擇技巧;有公司則通過自主優選定投型基金產品,為投資者設定不同檔次自動贖回功能,確保穩健投資收益等。
在外灘云財富負責人看來,智能投顧未必追求最高收益,其核心投資邏輯是在用戶風險承受范圍內,給予最優化的資產配置建議,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最優化資產配置建議,不僅是風險分散,還有策略再平衡。”陳生強指出。比如為客戶遴選不同股票與基金,看似風險分散,但未必能抵御股市系統性風險,而智能投顧的最大價值在于,在相關度較低的大類資產里,遴選優質投資標的,在風險分散的基礎上規避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完善的智能投顧模式,需囊括盡可能多的投資產品類型,包括信托產品、券商資管計劃、私募基金、PE基金、股票、公募基金、P2P產品等,才能最大限度兼顧風險分散與策略再平衡。
“但這恰恰成為智能投顧發展的一個瓶頸。”上述互聯網理財機構負責人表示。
產品擴容與合規營銷平衡點
上述互聯網理財機構負責人所在的機構曾嘗試將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與券商資管計劃,引入智能投顧產品優選范疇。
但其中存在諸多產品合規營銷問題——比如在線下銷售信托產品與資管計劃環節,相關部門要求理財經理進行錄音錄像,避免存在誤導性銷售行為;而在智能投顧模式下,客戶通過機器自動化遴選理財產品,獲得相應產品信息與風險提示,如何確保智能投顧模型能逐一準確識別每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判斷他是否滿足投資信托產品、資管計劃的準入門檻,存在一定的未知數。
“我們也考慮過采取O2O模式,即線上提供產品自動化遴選推薦與認購預約服務,線下由理財經理完成投資合同簽訂,但這種做法相對繁瑣,用戶服務體驗會變差。”上述負責人表示,最終只能放棄為智能投顧引入信托產品、券商資管計劃。
外灘云財富負責人表示,目前多數涉足智能投顧的互聯網理財機構主要開展小額理財服務。一旦智能投顧被納入金融監管,投資者保護與產品合規營銷將成為監管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們將智能投顧看成獲客與增加用戶粘性的創新理財服務方式,以此激發用戶參與智能投資的興趣,先將這個市場迅速做大。”外灘云財富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