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這種“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體制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活力是有限的,需要確立更加明確的體制改革目標,進行更加全面和系統的新體制建設。
正當國內朝野人士積極探索體制改革目標,急需理論支持的時候,時任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的田國強教授和另一位卸任會長易綱博士組織學會同人編寫了國內第一部《市場經濟學普及叢書》(共14本),對市場經濟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和曲折起伏,中國在1992年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并且從1994年展開了以財政、銀行、外匯等體制為重心的全面改革。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又啟動了以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布局調整為中心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完善。
這樣,中國在20世紀末初步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并于2001年加入WTO。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促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然而,這個新建立起來的經濟體制還帶有沉重的命令經濟的體制遺產,而且沒能在法治的支持下運轉,使經濟增長的成本高昂,由此導致貧富差距拉大、尋租腐敗泛濫、生態環境惡化、社會道德滑坡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