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卡 編輯|米利暗
生活比八卦更狗血。
(資料圖片)
用這句話形容地方臺的民生節目,再合適不過。
近年來,民生節目成了網絡沙雕新聞的重要產地:
《少女發現被拐賣,反將人販子賣掉》
《街頭大哥邊騎車邊看<誘發一夜情的4大心理根源>》
《花上千塊買的智能機器人,連1+1都不會算》……
一樁樁荒誕事例都在反復強調一個真理:藝術來源于現實。
十幾年來,民生節目陪著一代人成長,給無數觀眾帶來了歡樂。
有人說,它比小品更有趣,比喜劇更荒誕。這話雖然沒錯,但如果覺得民生節目只會耍寶,那就太可惜了。
從電視普及到網絡時代,它們遠不只是市井奇觀和雜談。
在搞笑的表象之下,民生新聞記錄下的,其實是普通人最真實的生活和最頑強的生命力。
沙雕新聞歡樂多
要論沙雕民生節目,最出名的當屬《1818黃金眼》。
這部十八年前開播的節目,早就走出浙江,成為全國網友的快樂源泉。
和惜字如金的嚴肅新聞不同,黃金總是把突發情況毫不掩飾地展現給觀眾。畫面雖然粗糙,但卻真實而荒誕。
有一期,求助人小張說自己去了一家叫“天德池”的洗浴場所消費,離開時發現鎖在柜子里的包不見了。可老板不僅不承認問題,還惡言相向。
爭吵間,兩名員工突然加入戰場,完全改變了事情走向。
他豎起嬌嗔的蘭花指,對著小張就是一陣數落。一秒鐘連環五擊掌的神技更是讓人嘖嘖稱奇。
本來劍拔弩張的場面,突然變得格外喜感。
用網友的話說,“這可以角逐天德池池花了吧”。
還有因節目火遍全網的小吳。
他本來想去理發店理個發,卻被Tony小哥忽悠得修了眉毛、鬢角和發際線。
一條龍服務下來,價格竟然高達三萬九千多,打完折還要一萬八。
說起這段經歷,小吳滿是委屈,當著鏡頭的面展示了什么叫笑容逐漸消失。
一臉兇相的眉毛和無辜的表情也讓小吳成為了大熱表情包,人送外號“發際線男孩”。
這期節目之所以爆火,在于鏡頭對細節的捕捉。
除了攝像,黃金眼的記者也不拖后腿。一連串的靈魂拷問,懟得黑心商家毫無招架之力。
賣祛痘產品的銷售把產品吹得天花亂墜,他問:“你自己臉上的痘都沒祛啊?”
傳銷人員說學員能月賺七萬,他問:“那你為什么不去做學員呢?”
問題句句致命,讓對方啞口無言。
就連黃金眼的微博小編,也是才藝一身,抖起機靈信手拈來。
法拉利出車禍損毀嚴重,于是小編去采訪了身邊的親友:他們都說沒有法拉利。
對此,網友表示:我也問了身邊的朋友,得到的答案和小編驚人的相似。
有人說,黃金眼是新聞綜藝的締造者。同行還在跟著熱點做新聞時,它直接把新聞做成了熱點。
事實上,正是憑借著真實犀利的風格,黃金眼頻頻登上熱搜,堪稱“熱梗制造機”。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黃金眼有口皆碑,但在民生節目的領域,稱得上快樂源泉的,并非只有其一家。
很多地方臺,都有類似的寶藏節目。
安徽衛視的《超級新聞場》,走的是沙雕新聞路線。
節目里的每一條新聞,都是可以入選年度最佳的水平。
《大學生玩網游娶妻,‘老婆’竟是室友母親》
《4歲熊孩子從家偷兩萬,想背到幼兒園打牌》
《男子花十萬裝修新房,完工才知是別人家》
不得不說,在讓人快樂這方面,各地方臺的民生節目屬實拿捏了。
搞笑之外,也有感動
民生節目是快樂源泉確實不假,但千萬別覺得它只有段子。
要是動起真情來,只怕自己眼淚包不住。
成都家喻戶曉的《譚談交通》,曾經憑著詼諧幽默的風格火遍川渝。
小伙給譚sir表演腰馬合一,最后重重摔在了地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以搞笑出圈的節目,卻總能看哭無數人。
有一期,譚sir遇到了一輛非常危險的三輪車。車子本身不大,卻裝滿了樹枝和柴火,顫顫巍巍的樣子似乎隨時可能側翻。
更嚇人的是,柴火堆上還坐著一個人和一條狗。要是發生意外,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譚sir上前找到騎三輪的師傅,提醒他注意安全:
“這么危險,不怕家里人擔心你嗎?”
可沒想到,師傅接下來的話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他說,父母和哥哥早就不在人世了,老婆生產時因難產也沒能留住性命,就連剛出生的孩子也已夭折。
師傅唯一的親人便是坐在車上的弟弟,可弟弟卻因為早年吃藥,落下了神志不清的毛病。
短短幾句話,聽得人心痛。原來,三輪車上載著的不是一人一狗,而是一整個家。
這段經歷和小說《活著》里的福貴太過相似,網友們便把這期節目稱為“現實版活著”,把三輪師傅叫做“福貴大爺“。
不過,與一般的苦命人不一樣,福貴大爺回顧過往的苦難時,并不怨天尤人,反而有一種異于常人的平靜。
就連譚sir都非常詫異:“家里發生這么多變故,誰都受不了。你為什么看著還挺開心的?”
大爺只說了三個字:往前看。
三個字,說盡了人生的無奈,點破了生活的哲理。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福貴大爺嘗遍世間疾苦,卻依然樂觀地面對一切厄運,這種不被生活打敗的精神令人欽佩又動容。
十年來,“往前看”一直激勵著大批觀眾。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評論區感謝福貴大爺帶給自己精神力量。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2018年,笑中有淚的《譚談交通》突然停播了。譚sir本人也得了抑郁癥。
節目剛停播時,譚sir以為自己會被觀眾迅速遺忘。可沒想到,網絡和短視頻普及后,《譚談交通》在年輕人中再次贏得了共鳴。
很多人給譚sir發私信,向他打聽福貴大爺的近況。就連譚sir自己也想找找福貴大爺,他覺得,這個過程能夠治愈自己。
去年四月,在熱心網友的幫助下,譚sir終于找到了十年未見的福貴大爺。
如今,福貴大爺以撿廢品為生,日子依然拮據,但他的精神狀態還像當年一樣。
他說,當年遇到譚sir不久后,自己就再婚了,如今女兒已經5歲。雖然他現在是村里最困難的,但他也不要國家的低保,而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當被問到有什么心愿時,福貴大爺說要把女兒撫養成人,這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誰說只有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人生起起落落,努力生活,也足夠讓人尊敬。
這種動人的瞬間,在《譚談交通》里不止一次地出現。
今年四月,譚sir再遇氣球哥的故事,也讓人感動。
2011年,譚sir在節目里遇到了以賣氣球為生的氣球哥。
氣球哥境遇并不好,曾經開過雜貨店、蹬過三輪,老婆和其他人跑了,自己無兒無女,孤身一人。
可是,鏡頭面前的氣球哥卻腰桿筆直,手舞足蹈,不停地對著譚sir唱歌。
在他身上,看不到悲觀和頹喪,反而有一種野草般的生命力。
節目的最后,氣球哥送了一個灰太狼給譚sir,表達對人民警察的喜愛。
十一年后,譚sir再遇到氣球哥時,他已不再賣氣球,而是居住在200元的房間里,靠著搬貨維持生計。
不過,與當年一樣的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唱歌的愛好,仍然話不出三句就張口唱歌,隨手就能翻出一本歌單;搬貨掙了20塊錢,就要分10塊給一同幫忙的譚sir。
視頻的最后,氣球哥問:譚警官,那年我送給你的灰太狼氣球,已經過時啦?
譚sir回應道:但你肯定是不會過時的,往前看。
這一幕像極了電影畫面。
任何藝術作品都不及生活本身令人感動,這也正是民生節目打動人的原因。
沒有精致的明星和炫麗的技巧,鏡頭里出現的,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即使略顯笨拙,但他們卻是那么的真實和鮮活。
平凡中透露著一股精神,平靜中迸發著普通人的力量。
民生節目里的眾生百態,是人間最真實的模樣。
雞毛蒜皮,才是人間煙火
小時候,家里人每次打開電視,翻到民生節目,我都會一臉鄙夷:
“成天放這些雞零狗碎、雞毛蒜皮的小事到底有啥意思?”
的確,他人瑣碎的生活確實沒有明星八卦精彩,不如國際政壇風云變幻莫測。
但長大了我才知道,民生新聞最可貴的一點正是在于:鏡頭里的人,不是光鮮亮麗的精英,而是最普通的百姓。
河南民生頻道的節目《小莉幫忙》,就經常報道一些民間的“雞毛蒜皮”。
有一次,孫女士想給年過半百的爸媽辦一張結婚證。
一開始,外人聽后一頭霧水:結婚這么多年難道一直都沒領證?
原來,孫女士的父親年輕時喜歡喝酒,一次和母親發生沖突后,二人一怒之下便離了婚。
如今父親重病在床,母親看著于心不忍,便一直在旁邊悉心照料。老兩口年輕時的恩怨早就化解,補辦一張結婚證成了他們最大的心愿。
然而,辦結婚證必須得本人到場,無法下床的父親根本沒法去民政局。
無奈之下,孫女士只好找到《小莉幫忙》,請記者幫幫她。
最終,在節目組的幫助下,老人在救護車上完成了登記。
還有一次,一位老人請《小莉幫忙》幫他找一雙筷子。
乍一聽也莫名其妙,筷子丟了再買一雙不就得了?
但其實,那是老人的亡妻用了42年的筷子,意義非同小可。
別人眼中上不了臺面的小事,對當事人可能是人生的大事。
更多的時候,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民生節目不只是播報新聞的平臺,而是一個發聲的渠道。
還記得安陽狗咬人事件嗎?
去年9月,《小莉幫忙》播出了此事,堪稱“最難幫的忙”。
事情其實并不復雜。安陽一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在小區遛彎時,被兩條惡犬咬傷。
監控顯示,狗主人當時就在現場。
可是,當老人家屬前去討要說法時,狗主人卻強詞奪理,不僅不承認監控視頻,還大言不慚地說狗咬沒咬到得等法律承認。
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態度看得人無比惱火。更氣憤的是,從言語間可以得知,狗主人是一位公職人員。
于是,小莉帶著家屬找到狗主人的工作單位,請紀委介入調查。
然而,無論怎么樣,狗主人就是拒不露面。
當事情陷入僵局的時候,主持人小莉也忍不住在鏡頭前當眾灑淚,哭著對老人家屬說:
“我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么面對,我就覺得心里很過意不去。那么多節目我們都解決了,為什么就是沒有幫到你?”
就為了這么一個簡單的狗咬人事件,《小莉幫忙》連續追蹤,足足報道了9期。
小莉哭的事情登上熱搜后,各大媒體陸續跟進報道。光明日報發表評論,稱“狗主人的公職身份值得當地官方直面和回應。”
最終,在全民監督下,狗主人停職道歉。
事后,全網都在感謝節目組的付出和堅持。
試想一下,如果不找《小莉幫忙》,老人家屬獨自面對這么蠻橫的人,哪有勇氣和他斗到底?
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正是民生節目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四象工作室 曾做過統計,《1818黃金眼》的新聞事件里,消費者維權問題占到了45%左右。
當事人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么辦,就會找到節目組,和記者一起對付不法商家。
《1818黃金眼》的制片人還曾表示,來向他們尋求幫助的當事人多為“底層的,打工的,外來人群”。
媒體GQ報道采訪《1818黃金眼》的記者時,問道:“你覺得這瑣碎嗎?”
對方回答:較真,才能促進社會進步。
正是“較真”,替底層人民發聲,如實呈現最鮮活的市井生活,才是民生節目的真正意義所在。
各個地方電視臺的民生節目為我們呈現的,其實是龐大的浮世繪卷和濃厚的市井煙火。
有淚有笑,有苦有甜,有憤怒有感動,有挫折也有希望。
各個地方電視臺民生節目記錄下的,才不是瑣屑無聊的一件件“小事”;
而是真誠、質樸、努力生活著的人們,在電視上展露著他們最真實的生命活力。
參考資料:
1. GQ報道.一位在《1818黃金眼》做了15年記者的北大畢業生.2019=05-24
2. 四象工作室.3萬多期沙雕“黃金眼” 藏著多少維權辛酸淚?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