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地重回前十后,曾經是“招保萬金”時代四大金剛之一的金地集團再次退回防守。
2016年銷售規模破千億后,金地在第二年高喊“三年破2000億”。2021年,金地繼續往前沖,提出2800億目標并順利完成,如愿進入前十。
(資料圖片)
但管理層在業績方面的承諾,卻食言了。“全年結算收益同比上漲”的目標,在2021年并未完成。
日前舉行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會上,針對投資者多次對銷售目標的提問,金地再次選擇不披露。
前七個月,金地的投資出現了急速收縮,拿地排名降至第42位。
面對短期的未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金地的TOP10恐怕又將成為歷史。
反常的增利不增收當
“增收不增利”已成為房地產行業普遍現象時,金地集團很反常的,在2022年上半年做到了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業績。據金地2022年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金地實現營業收入281.12億元,同比下降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9.65億元,同比增長約8%,相比2021年上半年接近4成的降幅,核心利潤的增長反彈非常明顯。
反轉來得有些突然。
幾個月前金地發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其全年的業績“增收不增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9.50%。
金地集團財務負責人韋傳軍在業績說明會上向《鳳凰WEEKLY地產》解答稱,造成如此業績的原因是毛利率的增長,造成毛利率上漲的原因是“受結算節奏影響”。
業績報告顯示,金地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業務結算毛利率為21.18%,較去年同期上升6.93個百分點。
凈利潤確實和毛利率直接相關。
具體來看,金地在全國分7個地區,今年上半年有4個區實現了毛利率上漲,分別是東南、華北、華東、華南地區,增加了10.4個、9.62個、9.25個、3.4個百分點;下降的則是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三區。
在2022年上半年,整個金地集團扭轉了連續幾年的毛利率下降頹勢。
金地集團2016年-2021年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8.73%、33.96%、43.08%、41.26%、33.56%、19.65%。
如韋傳軍所說,結轉節奏確實也會影響凈利潤水平。
按照行業普遍的大約3年的結轉周期來看,金地今年上半年的結轉的項目,大概是2019年獲取的。
從金地2019年的年報可以看出,當年金地拿了113 宗土地,新增總土地儲備約1688萬平方米,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的比例分別是10%、55%、35%。再往前的2018年,金地的一線、二線、三四線的新增土儲比例分別是25%、43%、32%。
可以看出,和2018年相比,金地2019年的一線城市土儲比例減少了15個百分點,一線和二線相加,也減少了3個百分點。
如果再將金地的結轉周期拉長至4年,2018年金地在三四線的投資比例也高于2017年。從2017年到2019年,金地在一、二線的投資比例是逐步降低的趨勢,分別是87%、68%、65%。
奇怪的是,一般來說,能級高的城市的項目毛利率更高。如果簡單按照拿地比例來看,金地因結轉而提高的凈利潤水平,無從解釋。
高超的成本管控?
“影響毛利率的還有成本管控,同樣會影響確認收入的項目毛利。”深圳一名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對《鳳凰WEEKLY地產》分析。
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金地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7.98%的同時,營業成本減少了22.43%,即成本的減少幅度更大。具體費用上,銷售費用減少17.98%,與營業收入降幅一致;管理費用減少25.98%。
對于管理費用的減少,報告顯示因“人工薪酬減少”,其中“應付職工薪酬”一項較上年期末減少了35.89%,為28.34億。
“人工薪酬減少”是否意味著金地存在大幅裁員或者降薪的情況?
金地集團財務負責人韋傳軍在業績會上就這一問題回復《鳳凰WEEKLY地產》:“這一數據是半年度余額數據與全年度余額相比較,而非同比數據。如對比公司2021年6月30日應付職工薪酬余額,則變動幅度不大。”
《鳳凰WEEKLY地產》對比之后發現, 金地集團2022年上半年應付職工薪酬較2021年上半年,依然同比減少13.57%。這部分減少的4.46億元,占了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的1/5。
一名接近金地方面的人士對《鳳凰WEEKLY地產》透露:“地產行業如今的行情下,降薪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投資平臺上有投資者提出,金地在去年上半年計提了許多低毛利率項目,也影響了凈利潤變動幅度。
事實上,2021年底金地出現增收不增利時,其財務負責人韋傳軍就披露了計提的問題,稱“2021年下半年,部分同行為了緩解現金流的壓力,陸陸續續開始降價,把整個常規的價格往下拉,基于謹慎考慮,我們進行了減值,減值影響了我們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是15.2個億。”
金地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全年資產減值準備金相較2020年翻了一倍,從6.4億增加到12億。
不過,金地2022年半年度報告披露沒有年報詳細,計提方面僅顯示了壞賬損失。今年上半年的壞賬損失是約3989.92萬元,上期發生額是-6761萬元。
金地的壞帳損失對應的是“應收款項的預期信用損失”,即應收未收的款項。由負轉正的原因,業績報告中沒有披露。
不過韋傳軍否認了計提的影響,他稱:“本年半年報主要結轉項目與去年同期主要結轉項目構成不同,沒有直接關系。”
重回謹慎?
2021年半年業績發布時,金地管理層曾承諾“預計全年結算收益同比上漲”,但最后食言了。
年初的2021年度業績會上,金地管理層選擇不公布銷售目標。
這次半年報業績會,金地董事長凌克僅表示“預計 2022年的銷售業績完成度將保持較高水平”,且沒對盈利作出任何明確的承諾。
面對投資者,金地選擇重回謹慎口徑。
事實上,面對未來,金地可承諾的確實不多。
今年上半年,金地繼續延續2021年以來減少投資的趨勢,且減少力度更大。其2022年半年報顯示,總投資額約 179 億元,僅占同期銷售額1006.1億元的 17.8%。總投資額和權益投資額相比2021年上半年,同比減少了80%和82%。
克而瑞公布的2022年1-6月拿地排行榜上,金地新增土地貨值109億,排名第37位,去年同期它的排名是第9位,貨值是1367.3億。最新的2022年1-7月拿地排行榜上,金地排名繼續降至第42名。
與大多數民企一樣,金地在當前的土地市場近乎“隱身”。
至于下半年拿地是否會有改變,凌克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年初基于對2022年房地產市場審慎的判斷,根據市場形勢變化,按量入為出的原則,對投資預算進行了壓縮,下半年會根據項目收益、項目現金流情況,繼續合理增加土地儲備。”
如果不出意外,金地的銷售規模在明后年將出現明顯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