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不實信息已成為短視頻平臺的頑疾之一。
8月16日,抖音舉辦“治理不實信息開放日”。據官方公布,2022年以來,抖音聯合近百家媒體等機構處理超過319萬條不實信息,打標存疑內容90萬條。
“不實信息易存在“畫質低劣”“細節不明”“煽動他人情緒”等特征”。抖音安全產品經理陳丹丹在開放日表示,平臺不實信息主要包括虛假專業知識和社會新聞兩大類,形成原因復雜,包括編造謊言、仿冒他人蹭熱度、以訛傳訛、主觀“臆測”及擺拍演繹、被誤以為真等情況。
為全面治理不實信息,抖音通過建立預警、分析、驗真、標記、辟謠、攔截和提示七個步驟,上線溯源、打標、跳轉等多種功能。
但治理不實信息仍存在較大挑戰。“從預防、治理到攔截,平臺以一己之力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不實信息”。抖音生態產品經理李翔宇坦言,治理不實信息,平臺存在杜絕難、核實難、辟謠難等問題,同時讓用戶收到辟謠信息、信任信息并及時攔截傳播阻止再次發酵,都具有一定難度。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金兼斌建議,平臺與外部多方推動多元信息聯動和人機協同,有的放矢治理謠言的同時,也應該保障公眾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避免因過度限制和監管而導致社會上出現寒蟬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