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匯率受到經濟基本面和政策影響,但資本流動會直接影響市場外匯供求關系,從而決定市場匯率變化。未來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關鍵是資本流動基本平衡。當前形勢下,明年可考慮采取非對稱的資本流入和流出管理,促進資本流動趨向平衡。
定價機制待完善
中國證券報:明年人民幣走勢如何,是否還有貶值壓力?
連平: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人民幣仍存貶值壓力。美國經濟有望溫和增長,支持美聯儲加息。盡管中國經濟運行出現緩中趨穩跡象,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增長向好可持續性仍待觀察,貨幣政策穩健偏松格局短期內難以根本轉向。中美貨幣政策差異仍將存在一段時間,利差可能進一步收窄或處在低位,從而給人民幣帶來進一步貶值壓力。
目前我國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中海外資產占比不足2%,而日本和韓國這一比例已分別達到15%和20%。從中長期看,我國居民部門資產仍有進一步外流的持續需求。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相互促進、相互加強,易形成“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貶值預期增強—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貶值預期再增強”循環。
中國證券報:從中國經濟基本面看,明年經濟增長和進出口是否會對人民幣形成支撐?
連平:近期經濟運行多項指標企穩回升,投資增速持續加快,停止年初以來的下跌趨勢。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數月高于6%,企業效益逐步改善,PPI結束54個月以來的負增長,制造業PMI保持在榮枯線以上,非制造業PMI連續九個月高于53%,但經濟運行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或繼續放緩。
2016年前三季度,居民實際收入增速進一步放緩至6.4%,導致消費難以明顯回升。在民間投資增速處較低水平條件下,制造業投資增速可能繼續低位徘徊。同時,受樓市調控政策影響,房地產銷售增速明顯放緩,投資增速可能再度回落。盡管美國經濟復蘇有助于中國出口增長,但特朗普上臺可能帶來較激烈的貿易戰,給中國出口增長蒙上一層陰影。
總體來看,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繼續放緩,使人民幣面臨一定貶值壓力。
中國證券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無需改進的地方?
連平:當前人民幣匯率“參考收盤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的雙參考定價模式,使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但這種新的機制易受國際貨幣間匯率波動影響,易導致非對稱貶值,尤其是在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未來有必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定價模式,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進一步完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努力實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多地參考一籃子貨幣。
貨幣、資本管理應雙管齊下
中國證券報:我國外匯儲備已連續5個月下降,明年外匯儲備是否會持續縮水?外匯儲備下降是否會對國內政策產生影響?
連平:2017年外匯儲備或繼續減少,但降幅可控。人民幣貶值預期背景下,企業和居民結匯意愿較弱,購匯需求仍較強,結售匯逆差格局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市場主體避險需求和套利需求增加,短期資本外流壓力較大。但企業經過兩年多債務去杠桿化調整,未來對外償付風險降低。同時,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后,海外官方機構增持人民幣資產需求有望穩步上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外匯供求關系。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和最重要風險可能是資本大規模外流和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及其相互加強。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可能導致資本外流與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加大,同時可能吹大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泡沫,不僅會帶來短期市場波動,還將增加中長期風險隱患。因此,應保持穩健、適度和靈活的貨幣政策。
中國證券報:在資本流動方面,是否應采取一些管制措施避免資本外流?
連平:盡管匯率受到經濟基本面和政策影響,但資本流動會直接影響市場外匯供求關系,從而決定市場匯率變化。未來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關鍵是資本流動基本平衡。當前形勢下,可考慮采取非對稱的資本流入和流出管理,促進資本流動趨向平衡。
從我國資本流出壓力較大的現實看,有必要進一步開放境內市場,適度加大吸引資本流入的相關政策。首先,進一步加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開放力度,推進服務業有序開放,尤其是金融、電信、運輸等重點領域開放力度,逐步放開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的準入限制。其次,適度擴大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向外資開放力度,逐步擴大證券投資領域的開放,適時擴大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簡化審批流程。第三,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跨境資本流動管理體系,適度放松企業舉借外債限制。簡化外匯管理手續,減少審批流程,提高外匯流入的審批效率。考慮到目前市場主體結匯意愿相對平穩,結匯規模進一步萎縮空間較小,未來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出口企業積極結匯,激發企業的結匯熱情。
同時,對資本流出的管理則應適當收緊。諸如個人對外實業投資、不動產投資和證券投資等領域的放開應謹慎推進。持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嚴格限制投機性購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