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績效管理職能引領。全縣層面成立績效管理領導小組,推動各部門成立績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專家為主、公眾參與、公開評審”的原則,建立由縣人大、政協、相關行業專家和公眾代表等組成的績效目標重點項目專家評審組,對重點項目績效目標開展評審工作。
二是推進績效預算管理全覆蓋。出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辦法和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的意見,突出績效跟蹤和績效評價,明確對50萬元以上的專項支出全部進行編制績效預算,對不申報預期績效目標的不予立項并不予安排預算資金。明年起,將政府投資項目納入績效管理,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管理,并對凡屬于財政專項資金全部納入績效管理。
三是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落實績效評價結果與部門預算編制相結合的應用機制,把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切實做到財政資金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績效結果好的項目,并調整減少績效結果差的項目。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對預算績效管理未達到相關要求的,對責任人員實行績效問責。
四是加強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加強對項目績效目標運行情況的跟蹤管理,逐步提高項目績效評價質量。聯合發改等部門開展對政府投資項目績效目標評審試點工作,首次完成部門單位財政支出整體績效評價。創新績效管理手段,探索對部門單位進行財政支出整體評價工作和開展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加強評價結果應用,實現部門單位績效自評工作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