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政府出臺了《廣州市加快新業態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方案中明確以建設一批新業態集聚園區、培育引進一批新業態示范企業為目標,提出分類實施“強鏈”“建鏈”“補鏈”三大行動,促進工業機器人、移動互聯網等30個新業態領域加快發展。圍繞該方案,結合抓收入、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等財政工作重點,廣州市財政統籌財政資金,優化投入結構,集中財力加大對工業轉型升級及新興產業的投入力度,力爭通過發展新業態、集聚新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落實財政扶持政策
為貫徹落實《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5-2017年)》,2015—2017年,市財政三年共安排3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工業轉型升級。此外,在2015年安排落實新業態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等扶持資金的基礎上,2016年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安排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資金12億元,電子商務專項1億元,新業態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專項7000萬元,智慧廣州專項1500萬元。同時市本級安排科技投入47.4億元,落實科技倍增計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通過科技創新為新業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加大對人才補貼的投入力度,增強高端人才吸引力。市財政從2016年起,5年安排集聚產業領軍人才資助、獎勵及配套服務資金35億元。2016年,市財政已安排集聚產業領軍人才資金6.8億元。
二、放大財政資金效應,創設良好發展環境
設立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在2015—2017年30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中,安排15億元作為引導資金,由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籌集3倍左右的社會資金共同設立總規模60億元的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重點支持我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項目。從2015年開始安排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54億元,重點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融資租賃業務、首次進入證券市場掛牌項目和企業予以獎補。通過放大財政資金效應,優化企業融資環境,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制定資金管理辦法,規范財政資金使用
為規范各項資金的使用,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益,配合市工信委等相關部門,制定并印發了《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廣州市扶持新業態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廣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廣州市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明確資金支持的方向、支持的主體、資金補助的標準,資金使用的范圍以及申報程序等,力求在制度上確保資金使用的安全與成效。
通過發揮財政導向和激勵作用,新業態產業發展在近年來初顯成效。2015年,廣州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值近400億元,應用范圍涉及汽車零配件、電梯、塑機、制藥、食品包裝等10多個領域。同時,成功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70%的重點制造企業開展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