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融資渠道不暢、吸引社會投資難等問題,寶雞市財政局按照寶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運用“財政+金融”手段,拓展重點領域融資渠道,整合融資平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投入重點領域。
一是設立政府引導基金融資。
設立寶雞市投資引導基金,采取有限合伙、母子構架,由市財政出資10億元設立母基金,母基金下設首期總規模50-100億元子基金。堅持以股權投資為主,母基金投向子基金和入股縣區基金,子基金主要扶持注冊地、納稅地在寶雞市且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企業。寶雞市鼓勵各部門改變專項資金無償支持項目和企業發展的做法,將專項資金調整補充到政府母基金中,壯大母基金,重點投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建設項目。
二是加快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
針對PPP項目推進緩慢的實際,寶雞市“對癥開方”,由市財政采取招標采購方式,盡快確定一批PPP專業服務機構,明確服務內容、付費原則和付費標準。縣區、部門在招標確定的咨詢機構中委托第三方機構,加快做好項目的物有所值論證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同時,采取“部門評估、財政審核、政府補助”的方式,設立市級PPP專項補助資金,對項目評估等前期費用予以補助,支持縣區、部門加快做好PPP項目前期各項基礎工作,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投資,推進項目盡快落地。
三是規范政府舉債融資。
將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嚴格執行限額舉債的政策規定,對超過預警線的縣區督促其加快債務償還,尚在舉債限額內的,積極向省級爭取新增債務5億元,優先用于最急需重大項目建設。同時,積極向省財政廳申報,計劃將30億元債務置換成利息低、期限長的債務,最大限度降低債務成本,優化債務結構,減輕財政負擔,騰出資金助力全市經濟發展。
四是做大做強財政蛋糕融資。
妥善處理好“聚財”與“育財”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與長遠,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一產做精做優,發展優質特色農業產品和休閑觀光農業;支持二產科技創新,鼓勵規模以上企業做大做強、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支持三產轉型升級,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興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火做旺文化旅游產業。同時,積極落實減稅讓利政策,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為促進財政可持續增收奠定堅實財源基礎,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年度預期增長10%目標圓滿完成,助力全市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