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繼續執行中央及山西現行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基礎上,山西將新實施10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
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攻堅工程。發行地方債43.9億元,組建省級易地扶貧搬遷投融資平臺,組織實施全省4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其中,2016年完成10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二、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支持節水農業和地膜覆蓋等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安排資金8.19億元。其中,安排資金2.19億元,支持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6.9萬畝;安排資金3億元,支持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安排資金1億元,支持膜下滴灌工程建設,新增膜下滴灌面積10萬畝;安排資金2億元,支持以谷子、雜糧為主的糧食作物地膜覆蓋技術推廣,地膜覆蓋面積500萬畝。
三、實施光伏扶貧和旅游扶貧工程。安排資金2億元。其中,安排資金1.5億元,在58個貧困縣的300個貧困村建設100千瓦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安排資金5000萬元,在全省1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鄉村旅游扶貧。
四、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安排資金1.45億元。其中,安排資金7500萬元,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安排資金5000萬元,支持25個縣實施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安排資金2000萬元,支持1萬個農村人口2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建設金融綜合服務站,每村補助2000元。
五、加快全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安排資金5億元作為資本金,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引導推動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六、實施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和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種苗基地獎補政策,建立省級中藥材產業發展基金。安排資金1.6億元。其中,安排資金5000萬元,建設12.5萬畝連翹、黨參、黃芩等十大道地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安排資金1000萬元,支持2.5萬畝木本油料經濟林種苗基地建設;安排政府引導資金1億元,建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基金。
七、對購置電動農業機械的農戶和經營組織實施獎補。安排資金5000萬元,獎補購置本省電動農業機械的農戶和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組織。
八、開展政策性馬鈴薯保險保費補貼,對開展特色農業保險的市縣實施獎補。安排資金4000萬元。其中,安排資金2000萬元,對210萬畝馬鈴薯保險保費進行補貼;安排資金2000萬元,對開展紅棗、核桃、蘋果和梨4種干果和水果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縣進行獎補,獎補標準為每縣30萬元—100萬元。
九、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安排資金5000萬元。其中,安排資金2200萬元,建立山西農業云服務平臺;安排資金1000萬元,構建農業技術標準庫體系和基于互聯網的農業服務系統體系;安排資金1000萬元,構建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安排資金800萬元,支持大學生農業創業實踐示范基地和大學生“互聯網+農業”創業園區建設。
十、對農村改廁改浴實施獎補,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安排資金3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