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主權財富基金萎縮、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美元流動性緊缺呈愈演愈烈之勢。
美元流動性的告急在非洲加劇到2012年以來最嚴重水平。據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非洲一些主要經濟體,包括尼日利亞,安哥拉,埃塞俄比亞和莫桑比克等國,均出臺政策限制美元兌換,以防止外儲加劇下滑。
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重挫,使得依賴原油、有色金屬及農作物等資源性產品出口換匯的非洲國家外匯儲備大幅減少。尼日利亞90%的外儲來自石油出口,至今年12月其外儲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油價崩潰使得尼日利亞貨幣奈拉面臨大幅貶值壓力,該國不得不在今年3月將兌美元固定匯率設在1美元/199奈拉。

今年夏季尼日利亞央行出臺限制兌換美元的商品清單,包含從肉類到混凝土的41項商品。無論買家希望買什么商品,商家都必須仔細核實清單,“以防止任何在規定外兌換美元的行為。”
其他非洲能源出口巨頭也追隨了尼日利亞的限制美元兌換的腳步,安哥拉的限制兌換美元清單涵蓋石油和食品行業,而在以前,這些行業享有美元的優先兌換權。莫桑比克要求企業把所有美元收入的一半兌換成本國貨幣以支撐外儲。
美元流動性告急顯著影響了通用電氣、可口可樂等國際巨頭在當地的業務運營。
企業成本增加,一些項目也因此不得不推遲,對非洲國家大宗商品的投資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transcorp酒店首席執行官Ozigbo表示,“投資者深感沮喪,這(限制美元兌換)對在當地開展業務的大多數公司來說太艱難了。”
通用電氣非洲區首席執行官Jay Ireland表示,“當地客戶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買到以美元計價的通用電氣產品。”transcorp酒店首席執行官Ozigbo稱,“
去年兌換一定數額的美元需要兩天左右。現在如果三周內可以兌換到我就謝天謝地了。”
而非洲國家如果放棄目前捍衛本國貨幣及外儲的措施,可能帶來的結果包括貨幣大幅貶值、惡性通脹及社會動蕩。通脹已經高逾10%的大多數非洲國家難以承受。
津巴布韋采取的措施是將人民幣也設為法定流通貨幣,其此前已經因為貨幣貶值引發的惡性通貨膨脹停用其本國貨幣,當前市面流通包括美元、英鎊和南非蘭特等貨幣。
Renaissance Capital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Charles Robertson表示,“非洲國家限制美元兌換以支撐外儲的措施是短視的。
長遠來看,可能抑制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并亟待基礎設施建設的非洲國家的投資。”
華爾街見聞此前總結,過去數年美元流動性經歷了三次緊缺期:
1,雷曼破產以及美國銀行業危機的蔓延,使得美國金融體系的問題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金融全球化過程中,日本銀行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累計了規模龐大的美元資產,與此相似,歐洲銀行業在21世紀初大量囤積美元資產,創造了結構性的美元融資需求,但雷曼危機令歐洲和日本的銀行在美元融資市場中信用受損,他們支付一定的溢價才能將歐元或者日元融資轉換成美元融資。
2,歐債危機期間,包括外匯互換市場在內美元融資市場流動性枯竭,擁有美元資產的歐洲銀行業和實體企業不得不在外匯互換市場支付高溢價以換得美元流動性,而無法支付的銀行和企業被迫出清美元資產,例如拋售美元債券、減少美元貸款以降低對美元融資的需求。
3,從2014年開始,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分化令美元融資緊缺再次出現。隨著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并暗示明年可能加息四次,美國同其他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持續分化可能進一步加劇美元流動性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