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撰文指出,《南華早報》的持有人通過撤換掌舵人行使影響力,而非干預編輯自主。問題在于阿里巴巴主席馬云在未來數年將會施加什么樣的影響力。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亞洲其中一份最知名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最近被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收購。 《南華早報》創辦于1903年,是一份備受尊崇的報紙,當它被阿里巴巴收購的消息傳出后,各界均大感意外,尤其是西方。有人認為,阿里巴巴為了得到中國政府善意對待,不惜犧牲該報客觀報道的宗旨,要它改走親北京路線,但我則以另一個角度看待這起收購。
今年四月,英國決定不顧美國反對、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成為會員國。之后美國一份知名報紙的資深記者發電郵給我,問我對亞投行的看法。亞投行由中國牽頭成立,是一間多邊發展銀行,旨在為基建項目融資。我回答說,美國誤將中國成立亞投行這個建議解讀為抗衡美國,但實際上此舉應該理解為經濟上的需要,因為亞洲對基建的需求龐大。但我的答覆遭到無視,或許因為并不符合一般人對中國意圖的看法。
西方媒體以西方價值觀為標準去看待中國,這并非罕事。換言之,他們執著的是中國應該如何,而看不見真正的中國。這會導致誤會和誤判,對雙方都無益。判斷中國的行動,應該考慮到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例如其“一帶一路"策略,意在以歷史經驗為參考,在21世紀復興古老的海陸絲路。這個計劃規模龐大前所未有,有可能改變歐亞的格局。幾百年來,中國的貿易隨著國力起跌而興衰迭替。從這個角度來看,由亞投行出資支持的“一帶一路"計劃并非什么新鮮事。
古代中國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同時,也能各自維持對本國的主權。十九世紀的情況則截然不同:他國對中國實施炮艦外交,迫使中國開放貿易。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英國強制中國割讓香港。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西方海關人員通過境外操作的方式,審查在中國各大海港靠岸的船只。
“一帶一路"背后的理念,與古代中國貿易理念相似,也與互聯網的運作模式相近。每個國家都可以維持內部運作系統不變,但參與國須同時遵遁更高規格的守則(如貿易規則、產權、糾紛調解方法),以方便在經濟上進行交流。各國仍會互相影響,但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而且需要通過互相游說、潛移默化地進行。但這并不是說貿易路線不需要軍事力量來保護。大環境的和平是必然的前提,但主要考慮點是貿易,不是征服或殖民化。
不干預別國事務幾百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外交原則。 2002年,中國與東盟展開自由貿易會談時,時任總理朱镕基表示,中國并不尋求在東南亞享有特殊地位,并稱協議條文若偏袒中國,就應該修訂。 (朱镕基在金邊會議上說出這番話時,我也在場。)本月在南非新近一次高峰會上,習近平向與會的非洲領導人承諾,將向非洲國家撥出600億美元援助資金,并強調中國不會干預非洲的內政。
對于朱镕基和習近平的言論,西方觀察家自然都抱有懷疑。他們經常認為,中國的行動都是為了自身利益著想,即使未至于不道德,也有是非不分之嫌。中國的行動的確是為了自身利益考量。根據中國的治國原則,締造良好關系必須以互惠互利為基礎。中國汲取了歷史經驗,了解到在自身利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干預他國內政從來沒有好結果。
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關系的方針,在理念上與西方大不相同,與美國差別尤大。例如美國著意輸出其民主價值觀,旨在“改造"其他國家。它是一個宣教大國,而中國從來不是。
西方和其他大國理應要客觀地分析和理解中國我稱之為中國的深層本質以及其對香港的態度。解讀阿里巴巴收購《南華早報》一事時,應考慮到香港從英國殖民地轉變為中國特區的歷史。港英年代,《南華早報》是建制派報紙,反映倫敦的世界觀。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于1987年將《南華早報》私有化,在他的掌管下,倫敦的世界觀演變成盎格魯-撒克遜的世界觀。 1993年,東南亞華僑郭鶴年成為控股股東,自此該報對中國的報道大有改善。 《南華早報》的世界觀向中國治理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靠攏,不過仍保留香港本土的視點。
《南華早報》的持有人通過撤換掌舵人行使影響力,而非干預編輯自主。問題在于阿里巴巴主席馬云在未來數年將會施加什么樣的影響力。
1997年英國將香港交還中國,此后與本地中文報紙相比,《南華早報》在香港的重要性便降低了。香港政府也較關注中文報紙的報道,畢竟香港七百萬人當中,大多數都是中文報紙的讀者。然而,對于在香港及香港以外的英文讀者來說,《南華早報》因其對中國的報道,其重要性有增無減。時至今日,《南華早報》在報道中國新聞方面,是全球最好的英文報紙了。沒有其他報紙像《南華早報》那樣,日復一日以如此多的時間和篇幅討論中國問題。該報電子版的讀者迅速增加,當中七成來自陸港以外地區。
馬云必須尊重港人在“一國兩制"下的期盼,尤其是2047年正逐漸臨近的時候。這一年并不是那么遙遠,因為若要繼續維持經濟蓬勃,就要提早多年厘清2047年之后的土地所有權問題。今天的“一國兩制"建基于1984年議定的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便是由該聲明衍生,保證香港的特殊地位維持五十年不變。之后將會如何,將由北京和香港共同決定;或更廣泛地說,是由內地人民和香港人決定。 《基本法》2.0版本比《基本法》1.0版本孰優孰劣?抑或《基本法》將被撤銷? 《南華早報》對香港社會一個重要的群體具有影響力,其世界觀也必須納入這個關乎香港存在意義的問題,因此需要以科學性的客觀態度,評估中國未來數十年的前景。
對于意欲了解中國經歷何等巨變的英文讀者來說,《南華早報》客觀看待中國,因此是一份重要報紙。在解讀中國方面,香港視覺沒有西方視覺那么扭曲。如果馬云干預《南華早報》的編輯自主,將令該報失去存在意義和經濟價值。阿里巴巴的未來與中國的未來緊扣在一起。所以無論對阿里巴巴還是對中國來說,讓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國,并絲毫不掩飾其缺點,才符合兩者利益;因為中國發生的一切對全球都有影響。
楊榮文是嘉里物流主席,曾任新加坡外長。嘉里物流是郭鶴年所持嘉里集團屬下公司,楊榮文也是嘉里集團副主席,嘉里集團則持有《南華早報》。本文首刊于《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