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和中國慶祝建交25周年之際,兩國在本月5日簽署了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項目落實地點在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300萬的重慶。
重慶市轄內包括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少數民族聚集區,是被中國政府確定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他四個城市為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它是西部12個省及中部6個省中,唯一的一個位于中西部的直轄市;它是西部科技教育中心、加工制造業中心及商貿物流中心。作為中國西部科技教育中心,重慶有60多所大學,上百萬大學生,還有300多所職業教育院校。尤其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之后,重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重慶原已具備了非常好的發展條件,所以,它成為新中兩國間第三個合作項目可以說是“眾望所歸”。重慶的巨大發展潛力至今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這也因此給新加坡帶來很多的參與發展機會。
在接受本報的專訪中,我國項目牽頭部長及全國職總秘書長陳振聲對這個項目作了進一步說明:新中將合力打造一個網絡,而不是開發某個具體地點。這與新中之前兩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和中新天津生態城相比,概念上有根本的不同。
在具體落實上,建立一個網絡是否比發展一個具體的城區更為困難或是容易,也許很難有個比較的標準。重要的是,最終還是必須看發展的結果是否符合兩國的基本想法和目標。
重慶以及整個西部這些年來的發展步伐跟東部沿海幾個一線城市的發展差距越來越明顯,中國西部占了中國土地面積的72%,2013年中國4.16萬億人民幣的進出口貿易額,西部只占了7.5%。西部腳步滯后的原因是復雜的,對外開放不足是其中之一。陳振聲得出的結論是:“西部的成本較高”,這包括了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他說:“怎么樣把融資與物流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率降到最低?這是我們思考的起點。”接下來兩國必須在發展重慶這個網絡上取得基本的共識,清除發展路上的障礙,在同一套思路下,制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個關鍵是,重慶既是網絡上的一個點,那它也需要西部其他點的合作,成都、西安等重要城市必須認同重慶的發展理念,如西部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物流成本要進一步降低,那么重慶以外的其他西部城市也應該跟重慶配合。西部各省市的稅收程序必須進一步的整合,這方面做不到的話,西部城市都難以從減輕營運成本中獲益。
從涉及的地域范圍而言,兩國第三個合作項目是最大的,重慶項目擴大來說,就是西部的項目,西部重要城市都必須從這個網絡中享受到好處,從而加快它們本身的步伐。在新中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的框架協議里,也寫明新加坡不排除與西安或成都合作搭建這個網絡,為未來的方向預留了另一條途徑,這也意味著,新加坡公私機構的參與機會不只限于重慶。中國西部如果能托這個項目之福,對外變得更為開放,就能打通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的其中一個窗口,其長遠好處對兩國都是無可估量的。(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