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解讀文章認為,對中國而言,英國加入亞投行是一個有決定性意義的時刻。回到北京后,金立群找出自己收藏的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Cymbeline)。這部劇發生在羅馬占領不列顛時期,有部分情節圍繞著英國拒絕向羅馬朝貢展開。金立群讀到克洛頓(Cloten)這個角色的兩句臺詞,他告訴羅馬大使:“英國自成一體,我們不會為了生長于斯而付一分錢。”金立群意識到,就像古代的英國當年曾拒絕向羅馬朝貢一樣,如今的英國也不顧美國的反對,加入了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文中提到的思路值得思量。
成員招募的最后期限3月31日很快就要來臨,金立群(編者按:經濟專家,他曾于80年代在世界銀行任職,是亞洲開發銀行的第一任中國籍副行長,還擔任過中國主權財富基金的董事長)開始認真拉攏G7其他成員國。他把精力主要放在英國上。這是一個他比較了解和喜歡的國家,她的女兒就在該國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擔任經濟學助理教授。
他對時機的選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2012年與達賴喇嘛會面之后,中國對英國一直極其冷淡。至2015年初,英國試圖擺脫這種不受待見的局面,開始對中國采取重商主義的策略。
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的一個很現實的考慮是,讓倫敦成為人民幣的主要離岸交易中心。他還認為,中國的投資對英國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西方社會有些人看到中國力量不斷增強,他們感到緊張不安,”奧斯本2013年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說。“我完全不認同這種悲觀的看法。”
英國政府一直沒有對外公布談判的消息。一位政府高級官員表示,3月初英國決定加入亞投行之后,只是提前24小時給美國發出了通知,之后對外宣布了這一消息。
對華盛頓而言,這是極大的冒犯。英國本該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現在它卻和中國站在一邊。幾天后,美國的其他歐洲盟友也迅速加入了亞投行。最終,澳大利亞和韓國也選擇加入。
與中國建立更深的關系已經給英國帶來好處。今年10月,在習近平對英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價值400億英鎊(約合3860億元人民幣)的協議,其中包括對英國核工業進行的一項重大投資。奧斯本表示,習近平的英國之行將兩國關系帶入了“黃金時代”。
對中國而言,英國加入亞投行是一個有決定性意義的時刻。回到北京后,金立群找出自己收藏的莎士比亞劇作《辛白林》(Cymbeline)。
這部劇發生在羅馬占領不列顛時期,有部分情節圍繞著英國拒絕向羅馬朝貢展開。金立群讀到克洛頓(Cloten)這個角色的兩句臺詞,他告訴羅馬大使:“英國自成一體,我們不會為了生長于斯而付一分錢。”
金立群意識到,就像古代的英國當年曾拒絕向羅馬朝貢一樣,如今的英國也不顧美國的反對,加入了中國主導的亞投行。
勾畫中國的愿景
今年5月,金立群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日籍行長坐下來面談時,他提出了一些批評。
該銀行的董事會由12名來自各成員國、都在馬尼拉生活工作的官員組成,其作用是對貸款支出進行直接監督,并積極參與銀行的管理。但金立群認為,董事會成本高昂,通過要求對那些已被過度分析的項目展開額外工作,來為自己的存在提供合理性。
在這次會面中,亞洲開發銀行總裁中尾武彥(Takehiko Nakao)提及,中國領導的亞投行似乎不準備建立類似的董事會。金立群回應說:“你們的董事會就是場災難,”據參加該會議的一名人士透露。
現在金立群需要平衡中國的愿景和批評者的擔憂之間的矛盾。
為了加快項目審批速度,中國最初建議由一個技術小組做最后的貸款決策,而不是由來自各個成員國的高層官員組成的董事會來決定。但英國提出了抗議,表示那樣的安排不夠透明。
后來在北京舉行的有數百人參加的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他們達成了妥協。中國同意成立一個12人的董事會。但和亞洲開發銀行的董事會不同,亞投行董事會成員將不參與日常管理工作,也不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亞投行還采納了澳大利亞的一項提議,即采購不應僅限于成員國,這個承諾將使亞投行不同于現存的開發銀行。這意味著,美國和日本的企業,也可以參與競爭,贏得合同。
亞投行的工作人員也可以來自非成員國。曾為世界銀行效力多年的兩名美國人現在就在為新成立的亞投行工作,他們分別是世界銀行前質保高級顧問史蒂芬·F·林特納(Stephen F. Lintner)和剛剛辭任世界銀行副總法律顧問的納塔莉·利希滕斯坦(Natalie Lichtenstein)。
作為研討會的主持人,金立群表示,他希望亞投行能和其他開發銀行展開合作,一起演奏交響樂,而不是做一個獨奏選手。為減輕其他成員對中國一頭獨大的擔憂,他坐在主桌的末端,讓其他國家的代表成為矚目的焦點。美國財政部的幾名官員也以觀察員的身份列席了這次研討會。
一開始,中國會掌握26%多一點的總票數,遠遠低于美國想象中的50%的比例。中國不會在亞投行的日常運作中使用否決權。但在它真正關心的問題上,比如成員資格和行長人選上,北京保有足夠的票數,可以阻止某些決策獲得通過。
金立群承諾,這將是一個精干、綠色和廉潔的銀行。他表示,該機構將對腐敗實行零容忍。
不過,擔憂依然存在。比如,新的亞投行還沒決定是否給高污染的燃煤發電廠提供貸款許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則基本上已經停止給此類項目放貸。
金立群建議,亞投行也許可以給沒有電力供應的貧窮地區破例。“你要讓這些人繼續待在黑暗里嗎?這是個人權問題,”他說。
今年9月,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美國政府對亞投行如同堅冰的強硬態度也有所軟化,至少在公開場合如此。
華盛頓開始鼓勵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的銀行和中國領導的亞投行合作資助項目。中國也承諾為世界銀行做更多貢獻,顯示出他們會繼續支持現存體系。
亞洲開發銀行已經同意和中國領導的亞投行共同為一兩個項目提供資金。今年10月訪問華盛頓期間,金立群與世界銀行就達成一項類似的協議進行了最后的談判。
他還沒有放棄美國,盡管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
邀請美國加入亞投行的“大門會一直打開,”金立群在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出席一個活動時說。“你們什么時候做好了準備,請隨時拿起電話,與我聯系。”(紐約時報中文網)
(本文系《紐約時報》的亞投行系列報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