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霧霾禁燒秸稈成關鍵 利好生物質能概念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環境保護部10日下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方案(2014-2015年)》,提出“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是當前治理大氣霧霾的有效措施。到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秸稈綜合利用率平均達到88%以上,新增秸稈綜合利用能力2000萬噸以上。”
由于北方各地尚未進入供暖季,秸稈焚燒被認為是秋季大氣污染的重要成因。研究報告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每年因秸稈焚燒向大氣中排放的顆粒物有數十萬噸,區域內PM2.5日均濃度平均增加60.6微克/立方米,最多增加127微克/立方米。
根據方案提出的具體省份目標,到2015年,北京市力爭全部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天津市秸稈綜合利用率90%;河北省秸稈綜合利用率95%;山西省秸稈綜合利用率85%;內蒙古自治區秸稈綜合利用率86.5%;山東省秸稈綜合利用率85%。
京津冀地區之外,多省市(包括河南省、黑龍江省、安徽省等)也已明確劃定秸稈禁燒區域,展開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近年來,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工程帶動一批秸稈資源化利用項目,以秸稈為工業原料生產代木產品、發電、秸稈成型燃料、秸稈沼氣等業務正成為生物質能利用的重要領域,多家上市公司已展開秸稈利用等生物質發電項目。
表:公司過往三年財務數據
報告期日期 2014 1H 2013 2012
每股收益(元) 0.11 0.27 0.41
銷售毛利率(%) 21.00 20.16 19.89
銷售凈利率(%) 2.75 3.57 5.74
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 21.70 6.82 -11.92
營業利潤同比增長率(%) -23.22 4.85 -40.79
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 -15.38 -33.61 -25.00
注:14年上半年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期末已簽約未交割的遠期外匯合約在報告期末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升引起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少所致。如果加回 970 萬元交易性金融負債,上半年實際凈利潤為 0.26 億元,同比增長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