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資產證券化進入爆發期,本月A股近一年來首個券商資管發行的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上市,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也正式破冰,但5.6萬億元資產證券化仍受“一行三會”的多頭監管等因素制約。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已達237只,發行總規模2003.95億元。去年同期這類產品僅52只,發行規模228.63億元。
本月19日起,海印股份信托受益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將在深交所上市交易。這是A股近一年來首個通過券商資管計劃發行的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也是國內首個以商業地產收益權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產品。9月16日,交銀金融租賃正式招標租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約為10億元,成為國內首家試點資產證券化的金融租賃公司。
隨著資產證券化的快速發展,多頭監管的矛盾日益凸顯。
中鐵信托王躍博士表示,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創設、發行、審批、交易、監管等環節分別涉及“一行三會”四個監管機構,多頭監管必然導致部門本位主義泛濫、監管效率低下、監管成本上升、責任劃分不清等弊端,從而限制資產證券化的發展速度與規模。
金圓資本管理公司總經理林華認為,由于資產證券化的參與主體較多,環境變量之間又相互發生作用,為了使總體風險得到控制,要求在頂層設計上采取統一監管模式。
除了多頭監管,資產證券化的法律支持嚴重不足。中國目前缺乏正式立法的資產證券化法律,只有一些分散的專門行政規定和業務過程中所需涉及的其他法規。
所謂資產證券化,是指以特定資產組合或特定現金流為償付支持,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一種融資形式。廣義的資產證券化包括實體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證券化等。而狹義的資產證券化僅指信貸資產證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MBS)和資產支持的證券(ABS)。
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表示,現有資產證券化產品主要有5大類:
· 券商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管理部門為證監會,實施審核發行;
· 信托渠道的類資產證券化產品(ABT),發行管理部門為銀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