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推遲后,監管層終于拉開了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定價(下稱車險費率)改革序幕。
“具體車改方案年內會推出來,最快在9月份出臺。”7月23日,一位接近保監會人士稱。他透露,與車險費率改革配套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保協)汽車綜合商業保險示范條款近日已完成了行業內的第三次征求意見。此次改革涉及“三步走、調整四項浮動費率”。
如果你是一位駕駛習慣良好的車主,那么車險費率改革之后,你或許將獲得多至數倍的折扣優惠,遠遠超過目前保險機構按照NCD(無賠款優待)規則給予的七折繳費折扣。反之你有不良駕駛習慣的話,次年必須繳納的“懲罰”性繳費尺度也很大。
倘若車險費率改革利好特定的投保人,那么對行業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囿于行業現實,諸如“承保成本的上升使得行業償付比率自2011年以來持續走軟,限制了險企開展價格競爭的能力”等因素,高華證券認為市場化改革對行業是中性影響。
“三步、四項”
監管層似乎在與時間競跑,年內推動車險費率改革的信號已經發出。
近日,保監會已聽取行業費率測算匯報,征求行業測試意見,下發了車險條款費率改革指導意見。“大局已定,如無意外,下半年車險市場化定價政策便能推出來。”上述接近保監會人士稱。
這位接近保監會人士透露,車險費率改革之后的中國商業車險條款體系——其主體便是行業示范條款,創新型條款為補充,標準化與個性化并存。“關鍵在于,以市場化為導向,賦予并逐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商業車險費率厘定自主權。”
保監會一位副主席在出席6月26日至27日召開的全國機動車輛保險人聯席會議上表態有意推動商業車險定價市場化。高華證券認為,這表明商業車險定價改革最早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盡管2011年以來這一改革進程已幾經推遲。
不過,保監會目前并未透露任何潛在的具體措施,但重申其最終目標是讓保險企業擁有自主定價權,以確保更好的客戶體驗。
在高華證券看來,市場化進程將分階段展開,因為保監會也同時強調了需要平衡改革與穩定之間的關系。而鑒于保監會以往聲明更多地強調了保險企業的資質、即“誰來保險”,未來的改革將更集中于“如何保險”。
因此,“預計在初期階段,保監會將為車損險(主要車險險種)設定一套新的基準費率,同時在其他部分定價(例如選擇性購買的第三者責任險、盜搶險、費用等)的問題上給予合格險企更大的自主權。”高華證券報告稱。
事實上,據上述接近保監會人士透露,目前版本行業用的原有14個費率浮動系數,只剩下“無賠款優待(NCD)、車型、渠道、自主核保”等四項浮動費率系數。
這是一種更為積極的變化,獎優罰劣的力度很大,可以讓投保人更加注意自己的駕駛習慣;渠道系數方面,允許各公司按照自己的費用差異來報批;自主核保系數方面,允許各保險公司在一定范圍內自主設置一些商業車險核保系數,但會分步驟、分階段放開。
不過,“上述四項費率浮動系數處于內部研討階段,尚未公開。保監會一直在組織測算,接下來還會進一步論證細化。”上述接近保監會人士透露。
而商業車險費率依然是固有框架,即分為三個層次計算,由基準純風險保費、基準附加費用、費率調整系數組成。
具體“三步走”是指定價基礎的確定、定價自主權的確定和如何擴大自主權。
這其中,目前車損險的基準費率主要基于購車價格,而未來可能基于車型。高華證券認為,基于車型的定價能夠更好地反映出險企面臨的潛在風險,因為車輛部件/維修成本因車型而有所不同。這就要求進行全行業范圍內的數據采集和共享,這項工作在自2012年保監會成立了旗下數據公司以來一直在開展。
就此,人保財險精算總監陳東輝提出車改思考是,提高市場效率的當務之急是行業數據的透明公開。出險率、案均賠款、車均保費等最基礎的業務信息不公開,行業經營缺乏基準;賠付率、費用率等經營指標不透明,對市場效率、競爭力就無法衡量,客戶的選擇也是不全面的。數據公開形成的比較壓力才是真正的市場壓力,比簡單的價格競爭帶來的壓力更具建設性和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