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曾過熱的經濟增長速度降到可長期持續發展的速度,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做的事;就絕對量而言,近五年中國經濟總量增長率至少超過全球經濟增長率五倍以上,折合美元計比日本2015年GDP總量還要多;通過宏觀調控和經濟調整,中國需淘汰或改造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行業和企業,但中國還有很落后的地方需要改造發展,很多朝陽行業和企業還有很大發展前景。經過一段時期的調整,中國經濟必然重上升途,股市也將會重返上升通道。
決定股市大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家經濟大勢。當前中國經濟及未來趨勢究竟怎么樣?媒體上各種意見看法很多,與股市多空勢力較量一樣,樂觀派與悲觀派的爭論,使不少人非常糾結。糾結的根源,是對經濟整體狀況及未來走向迷茫。如能把中國經濟的實情及其未來走向的大勢看清楚了,與股市相關的各種經濟關系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個問題:怎么看2010年以來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速逐年下降?
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現在進入了必要的增長減速期。這就像跑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不能一直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一樣,不能始終快跑,在行進到一定賽程后,必須調整體力和心理,否則,很可能出現心理障礙或體力衰竭。這時既需要必要的速度調整,同時又不能落后于參賽的第一領先集團,才能確保最后取得好成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每過8至10年左右,就會發生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就是資本主義國家政府沒有能力調控經濟速度,只能周而復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經濟繁榮與危機周期交替。中國經濟能保持三十多年的穩定增長,沒有出現西方經濟專家們按經典理論推論的經濟衰退和危機,是因為政府有能力對經濟發展速度實行必要的宏觀調控。
如果在全球經濟表現不佳甚至衰退之時,中國經濟還保持超過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長勢頭,不僅增速難以為繼,而且很危險。把曾過熱的經濟增長速度,降到一定的且可長期持續發展的速度,是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做而正在做的事。這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外貿需求減少的經濟環境,避免不必要的貿易沖突,企業防止貿易商品過剩,避免造成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是順勢調整經濟結構,改變主要以外貿拉動經濟發展的發展模式,從過去的外向型經濟向內生型經濟轉型。
第二個問題:在放緩經濟增速的過程中,怎么看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量與全球經濟總量增長的關系?
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總值為413030.3億(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達10.6%以上,GDP總值比1980年增長了90倍。至2015年,中國GDP總值達到676708億,比2010年又增長了263677.7億,經濟總量五年內增量超過了63%。而在這個五年期間,2015年全球各國GDP總值之和(把中國經濟增量排除之外),與2010年全球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之和相比(把中國經濟數據排除之外),增長率累計沒有超過12%。也就是說,在近五年中,中國經濟總量增長率至少超過全球經濟增長率五倍以上。
在2010年以來的五年間,用中國經濟增長數據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數據對比,得到的結論是,僅僅中國GDP總值五年的增量部分,折合美元計,就比全球GDP排名第三的日本2015年GDP總量還要多,或者說相當于增長了英、法兩國2015年GDP總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達6.7%。即使增速降到6.5%,以中國2015年的GDP總值計,2016年GDP年度總量增長將超過7100億美元,中國GDP全年增量超過美國GDP增量11%。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各國經濟增長預測數據,照各國2015年GDP總量,中國今年GDP增速即使只有6.5%,也將增長相當于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六個發達國家GDP增量總和的2.5倍以上。今天中國經濟生產總值6.5%以上的年增量,比十多年前10%以上的經濟增量還要大得多,更何況中國經濟在調整后的未來實際增長率將會高于6.5%。2005年GDP總值187318.9億,2006年增長超過17%,達219438.5億,實際增長量32119.6億。2015年中國GDP總值676708億,即使按最保守的6.5%增速計,今年GDP總值增量也將超過43968億,超過2006年GDP年增長總量36%。
可見,把中國經濟宏觀調控和經濟轉型,經濟增長減速渲染成硬著陸甚至可能爆發經濟衰退有多么離譜。經濟衰退,簡言之,就是經濟負增長。例如,2007年美國GDP是14.48萬億美元,2009年降至14.417萬億美元。日本國民生產總值2010年是5.495萬億美元,2013年降至4.8985萬億美元。這才是經濟衰退。近三十多年來,即使在爆發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也沒有負增長,現在更沒有負增長,何來衰退之說?
第三個問題:怎么看在經濟增速降低后一些地方的生產過剩?
前一陣子,因為房地產熱,各行各業的公司和境內外各種資金都往房地產市場奔涌,致使很多地方出現了盲目造城運動,有些地方出現了無人居住的“鬼城”。調控房地產市場是極為必要的。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全國房地產熱逐漸降溫。與房地產相關行業的鋼鐵產量、水泥產量出現了過剩現象。但在某些行業和企業出現過剩的同時,有人極端地以為現在什么都過剩了,這是誤判。確實,通過宏觀調控和經濟調整,中國需要淘汰或改造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的行業和企業。但必須看清楚,中國經濟發展并非到了什么都過剩的時代。中國還有很落后的地方,需要改造發展,還有很多朝陽行業和企業還有很大發展前景。太陽能產能過剩和行業大面積虧損倒閉,是個大笑話。太陽能等新能源及其產業,不是產能過剩,企業過剩,恰恰相反,太陽能將來會成為替代石油煤炭的新能源,太陽能產業有極廣闊的發展前途。只是我們有些企業家前一陣子太過于沖動,把希望寄托于歐美市場,一蜂窩地大干快上鋪攤子。當歐美聯手反傾銷后,國際市場的太陽能產品價格暴跌,很多企業一下子崩潰。這給我們的深刻教訓是,辦企業千萬不能頭腦發熱,應按市場供求規律循序漸進。
總之,中國經濟經過一段時期的調整必然重上升途,股市也將會重返上升通道。
(作者系知名財經作家,著有《美國的秘密》、《大國競爭決定世界變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