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半年報”近日出爐,2016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增速與一季度基本持平。“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頂住下行的壓力,實現6.7%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經濟的異軍突起。”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表示。
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
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表示,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改變中國經濟總體結構
中國經濟“半年報”近日出爐,2016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增速與一季度基本持平。
“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頂住下行的壓力,實現6.7%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經濟的異軍突起。”7月19日,由國家行政學院、國務院參事室共同舉辦的“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新經濟”研討會上,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表示。
二季度戰略新興產業增長11.8%
“新經濟正在改變著中國經濟的總體結構。”馬建堂說。
在馬建堂看來,新經濟的核心技術基礎包含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化、傳感感應技術等,新經濟正在展現它推動產業融合、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變遷進步的巨大能量。
目前,新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3.1%,二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個百分點。網上零售額增長28.2%,網約車、在線教育、移動醫療等各種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新經濟正在改變著我國的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消費貢獻率進一步提升,服務業比重繼續提高。
新經濟改變著我國的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消費貢獻率進一步提升,服務業比重繼續提高。當前新經濟新業態支撐就業的能力超出預期,“互聯網+”和電商等平臺服務型企業對就業拉動作用明顯。
深圳成新經濟發展樣板
關于如何發展新經濟,馬建堂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核心就是通過深化改革,消除新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促進更多的智力成果轉化為技術成果,促進更多的技術成果轉化為產業成果,推動更多的產業成果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消除創新的機制障礙,消除經濟發展體制障礙,消除資源合理流動和配置的障礙,使新的行業、新的業態、新的模式更好地發展、更容易地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五新”背后的核心是新技術、新發明、新創新,凡是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力度大的地方,一定是新經濟發展快的地方,一定是新經濟占領比較高的地方,深圳是一個很好的樣板。
1 國務院參事室主任王仲偉:
新經濟倒逼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改革
“新經濟倒逼傳統的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的改革,面對挑戰,要全面深化改革,成為發展新經濟的助推器。”昨日,國務院參事室主任王仲偉在論壇上表示。
王仲偉舉例說,傳統意義上的手機只是一種移動通信工具,現在的智能手機集通信、照相、錄像、娛樂、社交、游戲等多項功能于一身,成為人民工作生活最重要的必需品。這在傳統的審批方式、監管理念下,恐怕是難以做到的。因此,唯有進一步轉變思路,更新觀念,加快改革,才能掃清障礙,為新經濟開辟廣闊空間。
創業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在王仲偉看來,收入的不斷增加使得人民越來越重視投資理財,同時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眾籌融資快速發展,這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雄厚的資本支撐。互聯網也為眾創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王仲偉認為,全面深化改革不可避免涉及深層次矛盾和基本利益深度調整,既要從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入手,又要將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社會承受度結合起來,培育新動能。
2 深圳市市長許勤:
深圳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40%
作為改革開放最早的城市,深圳一直走在創新的前端。據深圳市市長許勤介紹,2015年深圳市GDP達到1.75萬億元,其中戰略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占GDP比重達到了40%。地方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三年累計增長了84%,2015年,我們達到了2727億,其中戰略新興產業稅收對整體稅收增長的貢獻率大約在55%左右。
“在整個發展當中,我們認為得益于創新形成的新動能,得益于我們培育的新經濟。”許勤表示。
據許勤介紹,近五年,深圳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了3.1倍,從1000多家增長到5524家。“這些企業圍繞的都是在新的經濟領域、新的技術領域發展的,比如像大疆無人機,2008年的銷售收入只有100萬,今年肯定超過100億。”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要解決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對稱的問題。”許勤表示,供給結構在層次上、質量上不能滿足需求,解決這個問題要立足于發展新經濟,立足于擴大優質供給,推動供給結構不斷優化,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3 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
“需求是創新之母”
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在會上談到了以色列的“創新精神”。“對于以色列來說,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一點,創新是基于需求,需求是創新之母,”馬騰說,當遇到一個問題,你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只能靠自己的頭腦去創新,去解決這個新的問題。
馬騰從生活角度介紹了創新在以色列的日常性。據馬騰介紹,以色列父母鼓勵孩子們去挑戰他們的父母、校長、老師。“當一個孩子回到家的時候,猶太母親會問這個孩子,今天有沒有問老師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馬騰說,沒有人喜歡失敗,但是他們在失敗的時候,他們會選擇重新再來。
正是不怕失敗,以色列取得了矚目的過去。馬騰介紹,在創業公司數量來看,以色列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第一名美國硅谷,第三名是洛杉磯、第四是西雅圖、第五是紐約。“像以色列這么小的國家,創新創業公司的數量排名全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