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快速生長期之后,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也日趨理性,同時,互聯網金融監管需要數據做基礎支撐成為各界共識。7月14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相關負責人在互聯網金融統計培訓(二期)上表示,目前在國民經濟統計中尚無完整的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統計,但以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國家對雙創的鼓勵、對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持和對發展普惠金融的高度重視來看,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互聯網金融統計將成為金融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受國家行政法規的約束和保護
毋庸置疑,在以信息化為主要特點的現代經濟社會,統計工作非常重要。眾所周知,對于一個行業而言,它存在的前提之一就是有該行業的行業統計,也就是在統計意義上的存在。行業統計是決策部門、從業機構以及社會公眾正確認識和看待一個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2014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在國內呈現爆發式增長,在社會投融資規模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同時也深刻改變著整個社會的金融供給方式和金融消費行為。
“正是基于這一事實,人民銀行正在會同國家統計局以及‘三會’,起草聯合發文,明確中國互聯網金融統計工作的有關制度、流程、實施主體、申報義務等,將互聯網金融統計正式上升到國家行政法規層面,這反映出國家對互聯網金融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客觀事實的認可。”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一個沒有正規行業統計和分析的行業中,對從業機構而言,其發展和經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限制,其整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認可度,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互聯網金融統計的日臻完善將與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范發展和地位確認協調互動、相互促進。”
定位于服務監管、行業及社會
在培訓會上,協會相關負責人強調,互聯網金融協會受國家委托開展互聯網金融統計工作,協會會員有報送數據的義務,也享有獲得數據服務的權利。他說:“這種權利既包括享用數據成果的權利,也包括參與國家互聯網金融統計工作的權利。下一步,聯合發文將明確整個行業的從業機構在數據報送方面的責任和義務,而在此基礎上得到的統計成果也將為申報主體所分享,并惠及整個行業。”
在協會看來,會員單位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統計工作,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說,具有奠定基礎的意義,為整個行業進行統計監測與風險預警,在研究和探索相關框架和原則方面,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金融統計既要遵循金融統計的規律和要義,也要體現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精神,包括去中心化。初期的互聯網金融統計借助了會員單位特別是第三方門戶的資源,節約了社會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中國的官方互聯網金融統計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未來,互聯網金融統計將發揮“一行三會”、國家統計局等部委以及協會在金融統計上的權威地位和優勢資源,切實發揮統計在支持政策制定、引導行業發展、服務社會公眾等方面的基礎作用。
共建統計監測和風險預警體系
據記者了解,從統計范圍看,協會將對十部委指導意見中提出的7個業態(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開展統計監測。
同時,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這7個業態外,只要屬于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我們也考慮開展統計監測。”
據介紹,互聯網金融統計數據采集指標體系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總量數據,包括機構的基本信息、資產負債信息和損益信息、各類業務總量信息和產品風險信息等。二是部分業態逐筆明細數據,如P2P平臺投資人和融資人信息、貸款項目信息、股權眾籌融資項目信息等。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產生數據的機構看,分為傳統的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在統計方法上,我們不僅進行數據統計,而且開展抽樣調查。在時間安排上,首先建立統計標準和統計數據采集指標體系,然后循序漸進地開發系統,采集數據。從數據應用看,一方面加工整理各類信息,建立分析模型,編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指數;另一方面,通過對大數據挖掘,動態監測行業情況和風險狀況。同時,比較完備的數據信息還可以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征信業務服務。還需要指出的是,統計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是互聯網金融統計的基礎性工作。我們會在這方面加大力度,參照已經出臺的各類標準,制定科學的互聯網金融統計標準,并積極推動標準的實施和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新不斷,如何準確界定各類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業務,統計工作如何緊跟這一行業的發展步伐,如何面對行業內的混業經營等一系列問題,這些成為協會統計工作面臨的較大挑戰。
對此,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協會將要對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進行大膽探索和嘗試,也很希望得到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支持,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基礎性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