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企業反映最突出問題,《意見》從金融、用工、采購、改革、稅費、保障領域入手,提出了含金量高、力度較大、針對性強的30條措施
記者1月21日從重慶市發改委獲悉,日前,重慶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落實涉企政策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金融、用工、采購、改革、稅費、保障等六大領域入手,為企業減負降本、挖潛增效,以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
背景:壓力加大 困難增多
十八大以來,重慶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增速連續8個季度在全國名列前茅,但在全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重慶市一些結構性矛盾也日益顯現。
“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受國際國內較為嚴峻的宏觀環境的傳導影響,重慶市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困難增多,融資難融資貴、用工成本上漲、稅費科目多負擔重等問題反映突出。
為此,市委書記孫政才批示要求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研究解決措施。市長黃奇帆召開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分析情況、梳理問題、研究對策。
目的:實現經濟發展動力轉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視察時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頂層設計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為重慶市支持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該負責人稱,進一步落實涉企政策,從減負降本、挖潛增效入手,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既是對中央要求的貫徹落實,也是在新常態下實現重慶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據介紹,為做好《意見》的研究制定工作,相關部門經過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在調查摸底、問計于企后,首先形成了《關于落實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相關工作的報告》和《當前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調研報告》。在這兩個調研報告的基礎上,重慶市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最終形成了《意見》終稿。
內容:涉及六大政策領域
針對當前企業反映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意見》從金融、用工、采購、改革、稅費、保障等六大領域入手,提出了含金量高、力度較大、針對性強的30條措施。
“這些措施在不折不扣執行國家既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上,重點扶持有市場、有回款、有效益、依法誠信經營的企業。”該負責人稱,《意見》既體現優勝劣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尊重市場規律,不保護落后,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治理結構改革、兼并重組和“僵尸企業”處置,爭取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據稱,下一步,重慶市還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以《意見》為基礎,在摸清底數、吃透情況、找準問題的基礎上,著手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方案,計劃形成1個總體方案+N個專項方案的政策體系,切實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謀劃到位、實施到位,為重慶市實現“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奮斗目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1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問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執行優惠利率、給予續貸資金支持、提高抵押物折扣率等,并對金融服務違規收費現象提出四個“不得”。同時,市財政給予有市場、有回款、有效益但資金周轉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貸款風險補償金、場外市場掛牌獎勵、擔保費率補貼等。
2 降低企業社保成本
問題:企業社保負擔重、用工成本高等。
措施:拓展困難企業社保繳費政策適用范圍,降低小微企業養老保險繳費率,利用失業保險基金對符合條件企業給予穩崗補貼等政策措施,為企業松綁減負。
3 扶持企業生產經營
問題:部分中小微企業因品牌知名度不高,較難進入龍頭企業配套體系。
措施: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中小微企業進入產業鏈和供應體系,并按新增采購額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獎勵,為企業生產經營注入“強心劑”。
4 推動企業股權多元化
問題:部分民營企業股權結構單一,資產負債率較高。
措施:推動資產管理公司入股重慶市民營企業,并且充分運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專業化優勢,加快企業股權化改革進程。
5 鼓勵企業兼并重組
問題:房地產企業受整體市場低迷影響,發展形勢不樂觀。
措施:調整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及土地增值稅征收方式,下調或取消一批涉企收費項目,調整兼并重組企業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對被兼并企業到期銀行貸款給予展期等。
6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問題:營商環境需進一步改善。
措施:對涉企收費進行清理并分類放開,規范民營企業招投標規定,對“三角債”問題進行專項督查等,著力優化政府服務。(記者 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