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2月11日)知名外媒報道指出,隨著人民幣貶值,收益率走低,中國債券吸引力大不如前,購買中國債券的兩個主要理由正在快速消失。
外媒報道指出,人民幣曾經是亞洲最佳的利差交易對象,本周收盤卻創4年新低,中國國債較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差也跌至了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對于人民幣升值的押注和收益率的走高,吸引了海外投資者930億元人民幣(14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債市。8月份,由于聲稱預期美聯儲(Fed)準備升息,而中國央行(PBOC)下調利率,海外資金投資中國債券的數量萎縮2.4%,為2014年開始記錄該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
申萬宏源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駐香港基金經理James Yip表示,目前購買中國債券的回報不高。債券收益率低,且貨幣貶值也在迫使投資者使用離岸保護以對沖風險,其吸引力和一兩年前比低得多了。
報道進一步指出,中國債券吸引力的下降對政府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的努力構成挑戰。上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批準了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之一。同時還需要海外資本來抵消國內資金的持續流出,在經濟增速創25年最慢的背景下,資本外流正在威脅匯率穩定、推升借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