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6:瑞銀、穆迪、高盛全面看空中國 最低經濟增速6.2%
歲末年初,處于持續通縮狀態下的中國經濟,2016年將何去何從?國內外各大研究機構最近紛紛亮明了觀點,而據前海傳媒統計發現,市場上對中國2016較為看空的前三甲清一色是外資,分別是瑞銀、穆迪與高盛。
12月9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發給前海傳媒報告中預測,2016年中國整體GDP增長率將進一步下滑至6.6%(預計2015年為6.9%),而通脹將適度上漲,但仍將保持在良性水平。預計整體CPI指數將從今年的1.4%上漲至2016年的1.9%,PPI將繼續延續下降趨勢,但是降幅將從今年的-5.2%收窄至2016年的-3.3%。此外,降低實體經濟的借貸成本和降低企業需要償付的利息仍將是央行的一項優先任務。
主流6.6%-6.9%
貨幣政策方面,朱海斌認為,2016年中國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寬松,但在經過一系列的寬松后,進一步降息的空間已經變得更為有限。預計2016年將有一次降息(25個基點)和4次降準(每次50個基點),貨幣政策將配合財政政策和行業政策,力求為目標行業提供支持。
對大多數機構來說,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在6.6%-6.9是主流看法。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買入)預計,2016年中國GDP增速為6.7%,通脹率為1.2%,二、三季度各有一次降息。“導致2015年經濟增速下滑的各種因素,例如投資需求的低迷、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等等,在2016年并不會出現根本性的好轉。因此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下滑走勢。但另一方面,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在近期已經表現出一些邊際改善的跡象,而消費需求在收入的支持下將繼續穩定增長。”
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買入)國際金融研究所在12月7日發布的報告中認為,預計中國2016年GDP增長在6.8%左右,CPI上漲2%左右。宏觀政策將保持寬松總基調,在擴大需求的同時,更加重視供給側的管理和改革,推進減稅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加快創新和提高產品質量,使新供給更好地滿足新需求。
民生證券則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穩定在6.6%-6.8%的區間內。2016年中國政策基本面將穩中求進,政策空間存有余地,這將成為穩定短期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在基本面上,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趨勢尚未改變,新型分量提升,短期仍有支撐力量。
國家信息中心預計,2016年我國GDP將增長6.5%以上,CPI將上漲1.5%左右。預計2016年CPI將上漲1.5%左右,PPI將下跌3.5%左右。國家信息中心指出,我國經濟運行中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非常嚴重,緩解產能過剩矛盾的任務十分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以及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一些領域和企業經濟風險開始顯性化,投資和進出口增長預期較差,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不斷積累,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應下降,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很大。
國家信息中心建議2016年經濟工作總思路:堅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新舊動能轉化,堅持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并確保民生改善,堅持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挖掘三大戰略差異化發展潛力,堅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及國際環境治理。
瑞銀、穆迪、高盛全面看空
不過,國際上三大著名機構則較為看空中國經濟。瑞銀預計,2016年經濟增速將從2015年的6.9-7%下滑至6.2%、2017年進一步放緩至5.8%。投資和GDP增速放緩可能拖累就業和收入增速,而相對穩健的服務業無法完全抵消其影響。預計決策層將加大對基建項目的財政和信貸支持力度、但不太可能出臺新一輪強刺激。政府還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兩次降息、多次降準),推進促增長的改革,擴大社保和公共產品覆蓋范圍。但穩增長政策的效果邊際遞減,不足以完全抵消下行壓力。
瑞銀指出,中國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債務型通貨緊縮。“雖然食品和服務業價格可以支撐CPI,但在產能過剩背景下,2016-17年PPI和GDP平減指數可能仍深陷下跌。價格下跌、債務負擔沉重、利率高企將使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惡化,削弱其還息能力、抑制投資需求、進而導致銀行資產質量惡化。決策層不太可能推動大規模去杠桿,但需要通過更實質性的重組和進一步貨幣寬松來打破惡性循環。”
評級機構穆迪預計,中國2016年經濟增長6.3%,低于2015年6.8%的預期水平。穆迪還稱,由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并且中央政府旨在改進財務透明度的改革措施將對地方政府帶來進一步挑戰,2016年中國地方政府的展望為負面。
高盛在12月8日發布的報告中稱,預計中國經濟明年將繼續放緩,全年GDP增速進一步降至6.4%,為自1989年以來的最差一年。鑒于此,央行將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2016年全年下調兩次基準利率,以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300基點。文/前海傳媒 李哲